最新消息
敬啟者 郭育祥診所位於嘉義市 任何指稱擁有本院配方或合作關係均非事實 切勿輕信上當,以免危害您的健康 本院已委任林春發律師對於侵權將依法採取行動

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40814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玩過打陀螺。記得孩提時期,我們幾個小男孩最愛的活動之一,就是比賽打陀螺,誰的陀螺轉越久,誰就是冠軍;誰能將對手的陀螺劈打成半,同時讓自己的陀螺繼續旋轉,誰就是那天的英雄。

 

長大後,打陀螺成了回憶,而忙碌的生活,則使得自己無形中成了陀螺,每天轉個不停。這般生活,難免使人情緒緊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旺盛,造成「身體累了,腦子卻停不下來」的現象。相信多數疲勞的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經驗。這時候,我會強烈建議拿出「慢慢呼吸」這個法寶來。

 

          當疲勞是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時,你可以透過深呼吸來放鬆肌肉、降低心跳、血壓,使全身舒暢,疲勞自然消失於無形。

 

          想要靠呼吸趕走疲勞,你可以參照下面步驟,慢慢來,就能感受緩慢呼吸的威力了!

 

  1. 採坐姿。坐於椅子上,手腳自然擺放。

  2. 用鼻子慢慢吸氣。發揮想像力。吸氣,想像能量正進入體內,讓人感到舒服。

  3. 稍微憋氣。閉氣止息約1~2秒,想像能量傳遍全身,細胞因此活躍。

  4. 噘嘴吐氣。想像毒素都排出體外。分成3次慢慢吐。

  5. 重複動作。共進行5分鐘。

     

    貼心叮嚀:呼吸時一定要發揮想像力

    在進行「想像淨化呼吸法」時,呼吸的重點在於「緩慢」以及「想像」。透過想像,慢慢將吸入的氧氣傳送到身體每個角落,由頭至腳、從裡到外,達到全身呼吸的目的。如此一來,能幫助血液循環,當氣血充足後,疲勞就會被請走囉!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我累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7.25  

  關於長期反覆的功能性腸胃疾病,到目前為止,醫學上還沒有任何一種腸胃藥物、方法能治癒。即便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腸胃藥物問世,不過,藥物僅能舒緩有關腸胃不適的症狀,無法治療功能性腸胃疾病。(主要是因為,引發功能性腸胃疾病的原因,多半不是腸胃本身的問題,而是自律神經失衡的一種表現!)

 

  關於腸胃不聽話的問題,腸胃專科醫師的共同建議是:要控制腸胃不適症狀,還是得回到基本面。從壓力管理、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方面做起。

 

生活保健方面

學著接受這些不適與不便:

  時常忙著找廁所、總是要讓朋友等你如廁……等狀況,的確讓人感到尷尬、麻煩。不過,這就是腸胃功能障礙的表現。試著接受它,與它和平共處。腸胃障礙很奇怪,越是在意,它越會找麻煩。與其深受其害,不如找出對付它的辦法。如此一來,也能降低自己的焦慮感。

 

學會紓解壓力:

  一般說來,患有腸胃功能障礙的人,多半屬於愛緊張、追求完美一足。這種個性無疑為自己帶來壓力,而壓力正是各種腸胃不適的催化劑。試著學會放鬆心情,可以使症狀舒緩。

 

維持正常作息:

  規律的作息,能讓身心更舒緩。就像是做了時間安排般,讓生活中每件事都成按部就班,別搞得像打仗一樣,永遠來匆匆、去匆匆。

 

養成運動好習慣:

  運動不僅僅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同時還能提振情緒,加強免疫力,並刺激腸道進行規律性的收縮與放鬆。運動不代表一定要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找個時間散散步、做瑜伽伸展身體、打太極等更好。

 

飲食保健方面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

  有腸胃功能障礙的人,通常是最極端的兩個族群,也就是最漠視胃腸健康、以及過度重視腸胃健康的一群。有一頓、沒一頓是常有的事,壓力大時、忙碌時,隨便塞個小東西止饑,甚至直接餓肚子。等到有空了,就又大吃大喝、飽食一頓。腸胃長期處於這種大起大落的狀態,不抗議才怪。另外吃這個怕太寒、吃那個怕太躁,飲食顧忌太多,搞得吃飯很緊繃,腸胃也不會舒服的!想要避免腸胃不適,請盡量做到定時定量,什麼都吃、什麼都不過量,讓腸子能規律地發揮功能。

 

減少高油脂物:

  腸胃功能障礙,不見得能靠飲食完全控制,但卻可以減少症狀的發生及惡化狀態。有腸胃問題困擾的人,建議少吃高油脂食物,以免影響蠕動狀況,加重脹氣、腹瀉等不適。

 

細嚼慢嚥:

  充分咀嚼食物,是保護腸胃的不變真理。咀嚼有助於刺激唾液,幫助消化、維持腸胃道環境的健康,對於預防脹氣也有不錯的效果。

 

多攝取水分、米飯:

  對於那些經常便秘、腹瀉的人來說,增加食物中的纖維量,可以改善腹瀉或便秘狀況。其中,我最建議的是多攝取米飯,因為那是最簡易又有效的方式。特別提醒,最好採取逐量增加模式,由於大量的高纖維食物,容易增加大量的腸氣,若突然增加攝取量,恐怕會讓脹氣更嚴重。另外,充足的水分也很重要,攝取足量的水分,纖維素才能吸收水分,使糞便柔軟易排出。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腸胃問題不再來

《醫師手札》又鬧肚子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腸胃協會說:「好的腸胃比好的大腦重要。」相信長期受功能性腸胃疾病所苦的人,看到這句話,肯定會點頭如搗蒜。功能性腸胃疾病儼然成為新的現代文明病,其中,大概每5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飽受大腸激躁症之苦。

 

自律神經失調是造成腸躁症的原因,壓力則是引發腸躁的催化劑。想要跟它們說再見,我建議你好好進行腹式呼吸。用簡單的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一來改善大腸的血液循環,讓大腸的收縮功能回復正常。另一方面,促進大腸蠕動的協調性,能改善排便的異常現象。

 

想要解決便秘、腹瀉的輪番攻擊,你非得學會放鬆不可。生活中要應付的事這麼多,很難不讓人上緊發條,要你刻意做到放鬆,我想應該比登天還難,但腹式呼吸卻可以幫你放鬆!只要靜下心來,好好深呼吸,就能放鬆了!一邊放鬆,一邊動一動你的肚子,調理腸胃就是這麼簡單。

 

記住,不論何時,只要用腹部呼吸,就能擁有健康的腸胃。接下來,請別猶豫,也別懷疑。一起動一動,趕走討人厭的腸胃問題。

 

動作1:腹腦呼吸操

採站姿,背打直

14.07.18-01

 

 

 

用鼻子吸氣。

慢慢吸氣,把氣吸到腹部。吸氣的同時,握緊拳頭,彎曲手肘,將拳頭舉至胸前。想像你把各種腸胃不適症狀握在手中。

14.07.18-02

 

 

用鼻子或嘴巴吐氣。

慢慢吐氣,吐氣的同時,放鬆你的頸部,讓頭自然下垂,並慢慢彎曲背部呈圓弧狀,把腹部的空氣全排空,讓腹部變扁。拳頭隨著吐氣打開,手肘向前伸直。想像你正拋棄各種不適症狀。

14.07.18-03 14.07.18-04

 

進行十分鐘

 

貼心叮嚀:

坐著的時候,也可以進行這個呼吸法。若有空間上的限制,可以拿掉手部的動作,但記得吐氣的時候,背還是要彎曲呈圓弧狀,這能幫助我們把氣吐乾淨,幫腸胃進行更深層的按摩。

 

 

動作2:腹腦扭轉操

採站姿。

抬頭挺胸,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伸直手臂,並且十指交握。

 14.07.18-05

 

吸氣並伸展。

用鼻子吸氣,隨著緩慢的吸氣,把手掌向上翻,並將身體往上拉。放慢動作,別太躁進。

14.07.18-06

 

 

 

吐氣並扭腰。

用鼻子或嘴巴吐氣,一邊吐氣,一邊利用腰部力量,採順時針方向畫圓四次。

 

再次吸氣、伸展。

用鼻子吸氣,隨著緩慢的吸氣,把手掌向上翻,並將身體往上拉。

 

再次吐氣、扭腰。

用鼻子或嘴巴吐氣,一邊吐氣,一邊利用腰部力量,採逆時針方向畫圓四次。

14.07.18-07

 

貼心叮嚀:

扭腰的時候,以肚臍為中心,利用腰部力量扭腰,維持上半身不動。手臂盡量貼近耳朵,這樣比較容易固定上半身,讓動作更完整,提升運動效果。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又鬧肚子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502-1  

  根據分析顯示,肩膀痠痛、僵硬,與姿勢不良、生活習慣不佳脫離不了關係。如果能針對此部分調整改進,就能大大改善肩頸僵硬、肌肉緊繃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生活保健方面

保持良好姿勢:

站著的時候,請抬頭挺胸、縮小腹,順便夾起你的臀部。

坐著的時候,也請盡量將腰桿挺直。

 

走路姿勢要正確:

良好的走路姿勢有助於血液循環,錯誤的走路姿勢則容易傷筋骨。

理想的走路姿勢,應該要伸直膝蓋、腳跟先著地、抬頭挺胸病縮緊臀部。

 

少背單肩背包:

單肩背包總是將重量壓在肩膀某一側,時間久了肩膀當然不舒服。

幫自己準備一個雙肩背包,需要背重物時請出動你的雙肩背包。

 

別維持同個姿勢太久:

打電腦、閱讀時別專心過了頭。

建議每1小時就開起身動一動,轉轉脖子、動一動肩膀、拉一拉筋。

 

檢查桌子、椅子、枕頭的高度:

桌子、椅子、枕頭高度不對,會加重肩頸僵硬的機率。

 

定期運動:

運動能舒緩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缺乏運動容易造成肌肉衰退,導致諸多不適。

建議最好每天運動到輕微出汗,另外請記得一定運動前熱身、運動後伸展。

 

不要長時間低頭:

坐一趟捷運,就可以發現一堆人低著頭玩手機。這樣的小動作很容易造成肩膀疼痛。

 

飲食保健方面

少吃冰冷食物:

冰冷的食物容易阻礙血液循環,想要避免肩膀痠痛,最好遠離飲料、冰品等冰冷食物。

 

多吃能活血的食物:

肩膀肌肉周圍血液循環不良,是導致肩膀痠痛的主因。

想要改善可以多多攝取有助血液運行的食物,如洋蔥、薑、蒜等。

 

攝取足夠的鉀和鎂:

鉀負責參與肌肉的收縮作用,鎂則能幫助鉀發揮功效。

體內長期缺乏鉀和鎂,容易導致肌肉收縮、緊繃。

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葡萄乾;富含鎂的食物如堅果類、黃豆類。

 

練習【鬆肩冥想呼吸法】

  在探討「為什麼呼吸可以鬆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造成肩頸僵硬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肩頸僵硬是因為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導致該部位血液循環變差,造成僵硬痠痛。如果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就能舒緩僵硬疼痛。

 

  自律神經能夠調整血管的功能。交感神經負責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負責血管擴張。透過緩慢的腹式呼吸,讓副交感神經作用佔上風,放鬆我們的身體,擴張我們的血管,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非常神奇。當我們放鬆時,體溫會升高。大腦接受到訊息後,知道我們正在享受放鬆,會進一步釋放「再放鬆」的訊號。這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跟著再放鬆。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鬆肩冥想呼吸法,就是透過呼吸,讓身體放鬆。再透過體溫,讓大腦再讓我們更放鬆。如果你再也受不了硬梆梆的肩膀,請跟著我一起來進行鬆肩冥想呼吸法吧!

 

放鬆肩膀,坐著。找一張有靠背的椅子,背靠著,用最舒適的姿勢坐著。記得放鬆肩膀。

輕輕閉上眼睛,將手放在大腿上。如果你能換上一條短褲,將更有利於提升呼吸效果。

嘴巴輕輕吐氣。腦海中想著:「我的肩膀在下降,很放鬆。」 

鼻子緩慢吸氣,將氣吸到肚子裡。腦海中想著:「我的肩膀又更下降,更鬆了。」

嘴巴輕輕吐氣。腦海中想著:「討厭的硬肩膀,再見!」

持續吸氣、吐氣,並持續想像自己拋開硬梆梆的肩膀。一共進行10分鐘。

 

貼心叮嚀:重點在放鬆

進行鬆肩冥想呼吸法的時候,不需要太在意吸吐的秒數。當然放慢呼吸速度是必要的,至於能吸多長、呼多長則不是該呼吸法的重點,只要順著自己的節奏即可。重點是一定要放鬆肩膀,持續你的想像。盡可能把僵硬的肩膀當作假想敵,趕走他、擊垮他!如果你掌握住訣竅,在呼吸過程中,你會真的覺得肩膀一步步放鬆、一格格下降。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手腳動一動,肩膀跟著鬆

《醫師手札》肩頸僵硬,怎麼治? @郭育祥院長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肩膀僵硬是你的肩膀在告訴你:「我累了,該讓我休息一下,換個姿勢了!」如果不想一天到晚肩膀僵硬、痠痛,或是三不五時就落枕、脖子卡卡,以下,提供幾個伸展操。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難度也不高,只要記得有空就做做,就可以脫掉肩上沉重的盔甲囉!

 

動作1:小腿拉筋操

1.坐在地板上,背部挺直。想要讓自己舒服一點,下方可以墊個瑜珈墊。

 

14.05.02 (1)

2.左腿打開45度,右腿往內彎曲,讓右腳跟碰觸到左大腿內側跟部。

14.05.02 (2)

 

3.雙手抓住毛巾兩端,將毛巾套在左腳掌上。

14.05.02 (3)

 

4.吐氣,讓身體靠近左腿方向,並將左腳腳尖拉往自己的方向。

  做這個動作時,儘量讓腹部往大腿方向靠近。

14.05.02 (4)

 

5.維持動作不變,深呼吸5次。

6.換右腳,進行一樣動作。

7.左右各進行10次。

 

貼心叮嚀:別太勉強自己

這個動作主要是幫助伸長阿基里斯腱、放鬆並拉長肩膀肌肉。

軟度好一點的人,可能不需要藉助毛巾幫忙,直接用手輕輕扳住腳底板也可以。

伸展過程中,酸是一定會有的,但別太勉強自己,以不感到疼痛為原則。

記住:一邊吐氣,一邊伸展。

 

 

 

動作2:轉動肩膀操

1.坐在椅子上,背部離開椅背,打直。

  雙手手背抵住腋下,手肘拉直。

 

14.05.02 (5)  

2.準備用手臂向前畫半圓。

  吸氣,慢慢將手臂往前方,向上畫一個半圓。

 

3.準備用手臂往後,向下畫另一個半圓。

  吐氣,慢慢將手臂向後方放下。

14.05.02 (7)  

 

4.將手臂收回,手肘往下放在身體兩側,手背仍抵住腋下。

 

5.重複步驟2~310次。

 

貼心叮嚀:自然呼吸就好

在進行這個動作時,只要自然使用腹式呼吸即可。

不用太過強調呼吸、吸氣的時間與頻率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肩頸僵硬,怎麼治? @郭育祥院長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425  

(上圖僅為示意圖)

 

  失眠可說是現在最普遍的文明病,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很多,飲食治療也是其一。在我們日常飲食中,有不少具助眠效果的營養素與食材。中醫有句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透過飲食,補充所欠缺的營養素,安全無副作用。想要預防失眠,或者想改善睡眠品質的人,不妨試試。

 

鈣能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反應,幫助調節心跳、肌肉收縮。補充足夠的鈣質,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緊張壓力,進而幫助入睡。

富含鈣的食物眾多,如:綠葉蔬菜、牛奶及其製品、小魚乾、蝦米、奇異果、黑芝麻等。

 

鎂具有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的功能,是能安定情緒、消除焦慮的營養素。飲食中若缺乏鎂,會造成容易緊張、情緒起伏較大的狀況發生。這些反應都會加重入睡困難。

富含鎂的食物,如:全穀類、綠色蔬菜、豆類、堅果類、牛奶及其製品、海鮮類。

 

色胺酸

提到助眠營養素,絕對不能遺漏色胺酸。色胺酸是一種天然的氨基酸,它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能減緩神經活動,讓人安定放鬆,有效促進睡眠。色胺酸屬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必須透過食物才能攝取。有失眠問題的人,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色胺酸。

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肉類、牛奶及其製品、豆類、堅果類(以葵花子、芝麻、南瓜子含量最高)、香蕉等。

 

醣類(碳水化合物)

醣類是身體組織能量的關鍵來源,也是助眠的好幫手。我們都知道,攝取足夠的色胺酸,身體才能製造血清素。想要讓色胺酸發揮更強大的效果,則需要醣類的幫助。醣類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則能協助較多的色氨酸進入腦中,合成血清素,達到幫助入眠的效果。

一般說來,單醣助眠效果最好,但也最容易造成肥胖、讓血糖升高。建議可選擇多醣類的食物,如五穀根莖類。

 

維生素B

引發失眠的原因眾多,若罪魁禍首是煩躁不安的話,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維生素B群能維護神經系統的穩定,具安穩情緒的療效。想要有足夠的精力面對忙碌的生活,以及鬧哄哄的大腦,你絕對需要維生素B群,來助你一臂之力。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奶蛋類、肉類、蔬菜類及全穀類食物。

 

鋅屬於礦物質微量元素之一,雖然身體對它的需求量不大,但它卻是維持生理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成長發育,因為它有助於大腦神經細胞的代謝作用,故對改善失眠有所幫助。

富含鋅的食物,如海鮮、肉類、全穀類、堅果類。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醫師手札》失眠,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幫助入眠呼吸法

  想要安穩睡上一覺,首先身體必須處於放鬆狀態。當交感神經作用太過強烈,身體還處於備戰狀態,想要輕鬆進入夢想,恐怕很難如願。這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別再刺激交感神經,並且呼喚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讓心臟跳動頻率稍稍減緩,讓體溫、血壓也微微下降,傳達「我準備好要睡覺了!」的訊息給身體,睡眠之神才有機會眷顧你。

 

  腹式呼吸之所以能幫助入眠,是因為透過這種緩慢、細長的呼吸,我們能讓過動的交感神經安定下來,讓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當身體逐漸安定下來之後,自然而然就能放鬆,不再緊繃了。

 

好的,我們現在知道,要進入夢鄉,應該要啟動副交感神經。接下來,我將告訴你該怎麼做。

 

建議你直接躺在床上。

躺著時,肚子的起伏較明顯,如此一來,我們比較容易領會腹式呼吸的重點。

 

先輕輕吐氣。花五秒鐘的時間,把體內的氣吐光。

 

慢慢的用鼻子吸氣。

盡可能放慢速度,花五秒鐘的時間吸氣,但別勉強自己。

 

想像空氣進入肚子。

這時候,從胸腔到橫膈膜都應該是放鬆狀態喔!(你可以將一隻手放在肚子上,感覺肚子的起伏。若吸氣時,肚子能慢慢鼓起,那麼恭喜你!你離夢鄉更進一步了。)

 

嘴唇放鬆,從嘴巴慢慢吐氣。

這時侯請專心吐氣,把大腦整個放空。能吐多就就吐多久,不用太在乎氣的長短。

 

重複進行五分鐘。

 

貼心叮嚀:吸吐的速度

  睡前進行腹式呼吸,一開始不用執著於吸氣、吐氣的時間。只要做到盡量放慢速度即可。當逐漸熟悉後,可以將吸氣、吐氣的時間調整成一致。例如花五秒鐘吸氣,就花五秒鐘吐氣。

 

  當習慣腹式呼吸後,手就可以輕鬆擺在兩旁,讓整個人成大字型(這是讓你好眠的的良好姿勢之一)。做到全然的放鬆,相信一夜好眠不再只是個奢望。

 

  失眠的人,對於失眠一再報到難免感到挫折、緊張、厭煩,此時,「睡覺」成了一種壓力。每回躺在床上,總是忍不住告訴自己「快睡著,快睡著」。提醒大家,越是這樣想,越容易失眠喔!

 

  躺在床上睡意全無的狀態,的確很容易讓人把所有焦點集中在「我又失眠了!」這時候就接受它吧!用放鬆的心態來迎接失眠,不要那麼在乎「失眠」這回事,甚至帶有點豁出去的心情,來面對失眠。在此同時,既然躺都躺了,不妨就在床上專心地、好好地進行呼吸練習,這樣反而有可能睡得著。相信我,因為我也是過來人啊!

 

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運動之於睡眠,就像是把雙面刃一樣。根據研究,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針對並沒有失眠困擾的人而言。)但請注意,倘若你所進行的運動,屬於較激烈、體能耗費較大的運動(籃球、有氧舞蹈等),運動時間必須在白天,或者是睡覺前4個小時。否則,激烈運動會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反而會讓身體更亢奮,造成入睡困難。尤其,對於有失眠困擾的人來說,諸如此類的狀態更應該避免。

 

  那麼,有沒有可以促進睡意的運動呢?放心,當然有。只要能讓身體放鬆的緩和運動,都有助於入眠。例如緩慢的深呼吸、瑜伽,或者是簡單的拉筋動作。

 

  接下來,介紹一種有助於入眠的運動。下次,如果不幸又碰到睡眠女神遲到的情況,就別呆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了,不妨起身做一做《後仰吐納法》運動!

 

1.俯臥,臉部朝下。大腿內側稍稍夾緊,腳趾頭輕貼地面。

14.04.17 (1)

 

 

2.手肘彎曲,雙手手掌打開,並按住地板,放在胸部兩側。盡可能讓手肘靠近身體兩側,避免外開。

14.04.17 (2)

 

3.吐氣,慢慢將手臂打直。想像脊柱正在延展。

  上半身盡可能後仰。這時,臀部夾緊、腳背和腳趾頭向下壓。

14.04.17 (3)

 

 

4.進行5次深呼吸。

  轉一轉脖子後,趴下放鬆,休息3秒後,回到步驟1。

14.04.17 (4)

 

5.一共進行10次。

 

  當我們專注在這個運動上,不僅肌肉、神經得到放鬆,還能暫時將睡眠難題拋在腦後。相信不用太久,睡眠女神就能聽到你的呼喚了。

 

  現代人的生活,沒有一處不競爭。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失眠成了許多人的家常便飯。失眠不是大問題,但如果不處理,它可能會越演越烈,變成生活中的夢饜。不論是後仰吐納法或是腹式呼吸,都能讓我們放鬆,幫助入眠。

 

  沒有失眠困擾的人,若能在睡前運動一下,睡眠品質能獲得提升。有失眠困擾的人,更不能錯過這樣的運動。當然,倘若失眠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先把失眠狀況解決才是首要之務!

 

醫療QA小站:怎麼樣的失眠狀況該就醫?

一個星期超過3天,持續一個月以上,面臨下列三個狀況中的任一,建議應就醫找出問題點。

◆入睡困難。

◆睡眠中斷,無法持續入睡。

◆過早醒來。

 

 

延伸閱讀:《醫師手札》失眠,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一動肢體,焦慮趕不見~貓式呼吸法

 

          在要爆炸的時候,幫自己安排個假期,到海邊躺在椅子上,聆聽海浪的聲音;到山上站在山頂上,俯瞰腳下美景,實在愜意。在一段長期焦慮緊繃過後,能離開令你焦慮的情境、環境是最好的,不過這也是難度最高的。

 

          能怎麼辦呢?我會建議你,暫時從規律的生活中游離。你一定會說:「可是,我沒時間出走啊!」其實,出走是一種狀態,出走真的不需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家的客廳、你家的書房、你家的任何一個小空間,就可以讓你出走囉!

 

 

          情緒多到的爆炸的時候,你可以在家裡找一塊小空間,活動活動筋骨,透過身體的引導,再配合上恰當的呼吸,來緩和自己的情緒。暫時脫離忙碌的生活,就是一種出走。

 

          接下來,請跟我一起這樣活動,趕走焦慮。

 

 

1.採四足跪姿,手掌、膝蓋貼在地上,手臂、大腿和地板呈直角。記得肩膀、脖子要放鬆。

14.04.11 (1)

 

 

 

2.慢慢吐氣,將背部拱起,頭放在雙手之間,眼睛看著肚臍。

14.04.11 (2)

 

 

 

3.吸氣,回復成原來跪姿。

14.04.11 (3)

 

 

 

4.吐氣,頭頂指向天花板,提起尾骨,使背部呈現凹的形狀。

14.04.11 (4)

 

5.重複動作1~4,約莫5分鐘。

 

 

  學會了簡單的貓式呼吸法,你會發現,趕走焦慮並不難,你也會發現,辦公室桌上待處理的文件;家裡洗碗槽裡待洗的碗盤、洗衣籃裡待洗的髒衣服;眼前即將到來的升遷考試……再也無法左右你的情緒。平時如果能搭配腹式呼吸的練習,以穩定、緩慢的方式,平衡吸氣與吐氣的頻率,遠離焦慮、擺脫壓力困擾,絕對非夢事唷!

 

 

延伸閱讀:《醫師手札》調節飲食與呼吸 告別壓力 @張元鳳醫師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314  

  預防、治療疾病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避免控制人體運作的自律神經失調,接下來將進一步詳細說明。自律神經失調會誘發的疾病包括:癌症、憂鬱症、更年期障礙、風濕、帕金森氏症、潰瘍性大腸炎、高血壓、糖尿病、C型肝炎、胃潰瘍、耳鳴、頭暈目眩、重聽、白內障、偏頭痛、顏面神經麻痺、膝蓋痛、腰痛、圓形禿、前列腺肥大症、頻尿、失眠、手腳冰冷、痔瘡、便秘、香港腳等,族繁不及備載。這些只是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的部分疾病而已。

 

自律神經失調,會讓手腳又冰又冷

  換言之,健康的關鍵便是「保持自律神經平衡」。自律神經可調節心臟跳動、呼吸、體溫、能量代謝等維生機能。天氣變冷時,人體會從體表會變冷。而為了避免熱能散失,自律神經會收縮皮膚血管。體溫是藉由內臟或肌肉等細胞活動產生熱能,再變成溫暖的血液送至全身上下。

  接觸到戶外的冷空氣時,身體會將大量的血液送達皮膚,造成血液變冷而體溫下降,因此會啟動自律神經避免體溫下降。寒冷時手腳會無法動彈。這是為了保護內臟或大腦這些重要部位,所以「末端」血液才會減少,其中令人意想不到的卵巢與子宮也屬於末端,容易受寒。當身體與自律神經過度反應時,就會形成手腳冰冷。

 

正經八百、過度壓抑的個性,要小心自律神經異常

  控制皮膚或手腳動脈收縮的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各司其職,其中一方收縮時,另一方就會鬆弛,像翹翹板一樣對立運作。例如交感神經抑制腸胃蠕動,副交感神經則會促進腸胃蠕動。當「自律神經保持平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大約每隔12小時輪班一次,白天交感神經亢進,夜晚副交感神經作用,使人適時清醒、休息。只要某一方太過亢進,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

  自律神經常受情緒左右,工作或育兒時焦躁不安、煩惱、過勞、壓力,或是相反的無精打采、睡眠不足時,就會自律神經失調。接著出現「手腳冰冷但臉部潮紅、全身倦怠卻心悸」的症狀,造成頭暈目眩、心神不安、生理期不順等。

  容易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通常也有過敏或虛弱體質、站立起身時容易頭暈、手腳冰冷、容易暈車、生理紊亂、生理痛等。個性內向、壓抑情感、杞人憂天、情緒不穩定、易怒、正經八百且忍耐度高的人,也是容易累積壓力的人,要更加小心自律神經異常。

 

揉揉小腿肚,每天都能有好心情!

  讓自律神經維持正常最快的捷徑,就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好好曬曬陽光,人稱「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就會大量分泌,使生理時鐘歸零。重要的是,血清素還可以調整自律神經,使其維持平衡。

  為了早上起床時能神清氣爽,睡前必須讓交感神經安定,並促使副交感神經充分運作,才能進入熟睡狀態。第2章中也有提到,小腿肚按摩法的助眠效果,能讓原本需要花2小時哄睡的小孩子,2分鐘就開始呼呼大睡。有空就揉揉小腿肚並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維持好心情,擺脫焦躁不安的情緒,使自律神經正常運作。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221    

自律神經失調將我們推向危險

 

「趴趴趴!」

「開車不長眼睛的啊?」

「精神狀態不好,就不要開車嘛~簡直就是交通的毒瘤!」

 

這樣怒氣沖沖的回話,阿哲這一年來,已經聽過不下數百次了。

 

一年多前,向來被稱為健康寶寶的阿哲,不知為何開始失眠,每晚都睡不好的他,就算數了好幾百隻羊,結果卻還是一樣,總是瞪大眼睛,望著天花板發呆,一夜無眠到天亮,至於睡意?!唉~怎麼找也找不著!

 

狀況剛發生不久,有同事好心提醒他:「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阿哲緊張地跑到醫院,進行了相關的檢查。結果確定,阿哲的甲狀腺機能正常得很。最後經過反反覆覆,輾轉檢查,阿哲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

 

失眠,是自律神經失調最常出現的症狀之一。千萬別小看失眠問題,如果你有「失眠是很令人苦惱沒錯,但這問題應該還不至於太嚴重」的想法,那是因為你把焦點放在「失眠」的困擾上,而忽略了失眠所造成的影響。實際上,這個看起來似乎不太嚴重的症狀,背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可是十分龐大的。

 

就拿阿哲的例子來說吧!長期的失眠,害得阿哲每天都帶著恍惚的精神、漲痛的大腦,外加黑黑一圈的熊貓眼到公司報到。從家裡到公司的距離,開車只需要短短半個小時。但是,這半個小時對阿哲來說,卻顯得危機重重,嚴重點,足以令他丟掉性命。從前文所描述的其他駕駛人咆哮,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對阿哲而言,睡不好、睡不飽所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只是「精神狀態不佳、精神不濟」而已。試想,帶著疲憊精神開車,會有多麼地危險?即便駕駛經驗豐富,開車技術高超,當精神狀態欠佳時,他無法像平日一樣,做到「耳聽八方、眼觀四方」,而且反應也會慢半拍。只要一個角度抓不準;油門控制力道不佳,猛地踩過頭;煞車速度太慢,或是方向燈忘了打……,任何一個小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車禍的發生,你說,這樣上路對阿哲來說是不是危機四伏?

 

要是阿哲的運氣差一些,不小心出了車禍,還受了點傷,受了傷,或許會讓他連工作都不保。沒工作等於沒收入,種種生活中現實的問題紛踏而來,教人無力招架、應接不暇。雖然現實生活中的阿哲比較幸運,在這些假設狀況發生之前,已經找到自己問題的所在,也及時地對症下藥,如今失眠狀況更是大幅改善許多,但或許有更多與阿哲類似的人,仍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而不自知,說不準,哪天真的會成為我們假設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呢!自律神經失調所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只侷限於身體上的不適唷!

本文擷取自:《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郭育祥醫師‧著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我頸肩痠痛,還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好奇怪喔~好像有股熱流,在小姆指竄流,有時麻、有時熱,有時還會感覺酸酸的,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真的有感覺…」

 

「請問醫師,我時常莫名其妙就心跳加速、呼吸不順,喘不過氣來,搞得我心情煩躁。看過很多科了,也做過很多檢查,都說我沒問題、很健康。但重點是,我真的很不舒服啊!我倒底是有什麼毛病?」

 

  以上都是飽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之人,打從心底發出的吶喊。無論您是不是曾經有過相似的感受,都建議您花點時間,好好了解這個跟隨著文明、進步腳步而來的「健康殺手」-自律神經失調。

 

變化萬千的百變女郎-自律神經失調

  如果你以為,自律神經失調跟自己沒有切身關係,那可就大錯特錯囉!自律神經失調相當常見,名人、企業家,以及每天與我們擦身而過的路人甲乙丙丁,都可能飽嚐過自律神經失調之苦。甚至可以這麼說,在這個繁忙、緊湊的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遭遇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

 

  「自律神經失調」像個百變女郎,會以不同姿態,出現在不同人的身上。它變化萬千,令人捉摸不定,在甲身上可能用肌肉痛、耳鳴、肩膀僵硬來表現;在乙身上,可能是眼睛疲勞、皮膚發癢;在丙身上,它又搖身一變,成為頭昏腦脹、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困擾著許多的失眠、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肥胖問題,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致。對每個人而言,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的症狀可說是天差地遠,所造成的影響與程度,也無法一概而論。

 

  不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嗎?同一種疾病的症狀,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自律神經遍及全身,哪裡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就會出現在相對應的器官上。比方說,如果是控制眼睛的自律神經出問題,那麼症狀將反應在眼睛上,會出現諸如眼睛疲勞、酸痛、淚流不止的現象;若是控制胃部的自律神經不平衡,那麼出毛病的當然就是你的胃,很可能會有胃部發熱、胃部痙攣等症狀產生。



本文擷取自《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郭育祥醫師‧著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全身上下都可能失調 @張元鳳醫師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的作用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組成。交感神經以胸椎與腰椎為中心,副交感神經以延腦及薦椎為中心,兩者皆主要作用於眼睛、口腔、心臟、肺臟、肝臟、胃、腸、胰臟、膀胱、生殖器等各身體器官,基本上每個器官均同時分布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但有原則就有例外,像汗腺、皮膚、肌肉之血管就只有交感神經,而沒有副交感神經。

20130904

 

自律神經的作用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協調方式,分成拉鋸對立的「拮抗作用」,及互相合作的「協同作用」兩種。其中,拮抗作用出現的比例偏高,也就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者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舉例來說,交感神經負責抑制唾液分泌,而副交感神經則負責促進唾液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活動關係與強度,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會隨著外界變化,而時時刻刻變動,且互有消長,有時候是交感神經活性強一點,有時候是副交感神經活性強一點。另外,自律神經的活動反應除了受物理性刺激影響外,精神上的刺激(如情緒、壓力)也會影響它,通常正常健康的自律神經都具備這些基本調節能力。

  人體的神經系統主要功能就是整合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刺激),讓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自律神經具備全自動功能,當接受到外來的刺激或者體內的情報時,會自動做出反應。例如激烈運動時,心跳會加速,這是因為運動中肌肉消耗了大量的氧氣,這時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會比較活絡,好促使心跳加速,讓身體肌肉獲得足夠的氧氣;又如填飽肚子後,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作用會更勝交感神經,這樣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讓腸胃得以好好吸收消化,有助身體更有效率地攝取養分。

  當然,自律神經系統並不是「有狀況發生」時才會運作,實際上它全年無休……不!應該說是一生無休,永遠都處於運作狀態,在人體諸多重要的生理活動中(如心跳、血壓、體溫、發汗、胃腸蠕動……)扮演關鍵角色。自律神經運作協調的人,會感覺元氣十足、充滿活力;反之,自律神經失調的人,特別容易精神不濟,這裡痠那裡痛。更重要的是,自律神經失調容易誘發病態性的肥胖(有少部分人是反向的暴瘦),開啟健康的惡性循環,不得不注意!

 

 

編按:以上內容擷取自郭育祥醫師著作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還有好多好多得慢慢說明的,敬請期待下期連載唷^^

想有初步概念,請參考↓↓↓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Dr.Guo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全身不明痠痛 慎防纖維肌痛症~Dr.Lin

《醫師手札》平衡自律神經 帶來好孕氣~Dr.Lin

《醫師手札》鋼鐵人也會得...打敗恐慌症先學會面對~Dr.Chang

《醫師手札》對症下藥,20%就不必濫用健保~Dr.Guo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Dr.Guo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本文作者郭育祥院長,著有下列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著作:

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搞定自律神經,健康瘦身永不復胖

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

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常在不同的新聞報導中,看見「自律神經失調」這幾個關鍵字

 

李前總統因術後自律神經失調....

搭高鐵再施仁術救人 賴清德:....我判斷應該是副交感神經造成的影響....

新手媽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及睡眠障礙....

 

自律神經失調似乎很常見,對健康影響很大,但是.....到底什麼是自律神經,它為什麼會失調,失調可能有哪些症狀?

別急~讓我們一件一件說明白,就先從「認識自律神經」開始吧!

 

什麼是自律神經?  

  莫名其妙一直發胖、無端睡不著、沒來由的頭痛、突如其來的呼吸困難……,這些惱人的小毛病雖然未必會致命,卻也著實令人不舒服,不禁想問:「我到底怎麼了?」其實上述種種問題,都可能是自律神經所發出的警訊,它想告訴身體的主人,身體出了些狀況,所以它失調了!但到底自律神經失調代表什麼意思呢?想要弄清楚,首先你得先了解什麼是自律神經。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分為「中樞神經系」及「周圍神經系」,其中,自律神經屬於周圍神經系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管制並調節身體各臟器的活動,以維持體內環境的恆定,維持人體生理運作。自律神經的涵蓋範圍相當廣,主要分布在身體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及腺體上,可以說人體從頭到腳全是它的管轄範圍內。

  望文生義,這套神經系統之所以名為「自律」,顯見它的特性就是能自己管理自己,而不受「意志」所控制。它每天二十四小時自動自發、自顧自地維持著生理運作,監控人體的心跳快慢、體溫高低、血壓高低、腸胃道活動,以及汗水、眼淚、唾液等腺體的分泌……,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都不影響它發揮作用。

  好處是它可以不需要我們煩惱費心,就算沒有提醒,在自律神經的作用下,人不會忘記呼吸,心跳會自主跳動……。但壞處也是有的,當它失調時,我們也很難光靠大腦意識來強迫它恢復正常,就好比消化代謝出了問題,導致脂肪異常囤積,就算想破腦袋用力命令,脂肪也不會乖乖地自燃、消失。(若真能這樣就太好了!)

  我時常對患者解釋說:「自律神經就是一套具有『全自動功能』的神經系統。像你家的洗衣機一樣,差別是我們連開關都不用按,它自己就會啟動運轉。但是你也沒有辦法關掉它的電源,叫它不要動。」

 

編按:以上內容擷取自郭育祥醫師著作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還有好多好多得慢慢說明的,敬請期待下期連載唷^^

想有初步概念,請參考→《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Dr.Guo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全身不明痠痛 慎防纖維肌痛症~Dr.Lin

《醫師手札》平衡自律神經 帶來好孕氣~Dr.Lin

《醫師手札》鋼鐵人也會得...打敗恐慌症先學會面對~Dr.Chang

《醫師手札》對症下藥,20%就不必濫用健保~Dr.Guo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Dr.Guo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Dr.Guo

 

 

本文作者郭育祥院長,著有下列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著作:

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搞定自律神經,健康瘦身永不復胖

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

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於2013.05.19由《健康醫療網》刊出

網路連結:長期失眠焦慮   小心恐慌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恐慌症不但會造成心理不適,也會因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症狀,甚至有人會出現長期失眠與焦慮;身心醫學科醫師張元鳳指出,包括突然暈眩、頭痛、心悸、胸口悶痛等症狀,都為典型的恐慌症,且雖檢查時身體器官並無異狀,但卻有心跳急速或喘不過氣等現象發生。

 

  恐慌症屬於身心疾病,千萬別因害怕被貼標籤,而延遲治療,嚴重恐影響日常生活;張元鳳醫師表示,大多數民眾對於疾病的認識不足,其實恐慌症就像任何一種疾病一樣,只是科別與治療等方式有差別,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較為妥當。

 

  根據醫學研究,恐慌症是因體質緣故,促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進而影響自律神經的穩定性;張元鳳說,患者所感受的不適,影響不只是身體,而是心裡的不舒服,甚至也會合併憂鬱症、睡眠障礙等疾病,造成因果循環。

 

  焦慮是常見的情緒之一,但若過度且持續性的焦慮,導致身心失調,就必須盡快尋求治療;張元鳳呼籲,若有失眠、焦慮、全身顫抖、呼吸不到空氣,甚至有快要死掉的感覺,就可能是恐慌症所引起的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

  HRV心律變異率,是一種經常用來判斷「自律神經運作功能」和諧與否的檢測。

  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屬於人體的神經,分布在內臟、血管、腺體等器官的神經上,它們共同控制呼吸、心跳、胃腸、生殖、分泌、排汗、體溫等功能。自律神經運作功能和諧,身體狀態便會穩定,自律神經運作功能不和諧時,相關器官都有可能會出現不適症狀。

  心臟跟自律神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從心律變異率可以看出自律神經的運作是否正常?原因在於心率的調節是由自律神經來掌控。一般我們以為心臟的跳動是一種恆定的狀態,實際上會有些微波動,也就是說心跳並非完全以固定的速度跳動,每次心跳與心跳之間的間隔,可能會存在著幾毫秒的差異,所謂「一分鐘跳幾下」,指的是一個平均值。

  在正常的心率下,心率變異愈大,心臟功能愈強。我們可以把心率變異看成是心臟適應周遭環境狀況的調節能力,在生活中會面臨各式各樣的狀況,身體能在瞬間做出理想的因應,是較佳的狀態。

  一顆健康的心臟,能針對環境做調整,例如緊張時,身體必須有較大量的血流,心臟就要跳得快一點;休息時,身體需要安穩,心臟應該要跳得慢一點。心臟調節能力好,代表自律神經功能正常,心臟調節能力差,代表自律神經失調,從HRV心律變異率,可以判斷自律神經運作的狀態。

  自律神經失調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建議有相關問題的民眾,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接受有系統性的治療。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Dr.Guo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肥胖喔! 

《媒體專訪》晚上不吃、少吃 瘦不了~台灣新生報13.07.01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Dr.Guo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意外衝擊 常見急性過度換氣

文於2012.04.19由《自由時報》刊出

  雲嘉南地區日前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台南某高中校車與機車對撞,當時坐在校車上的所有學生當場目擊騎士死亡。突如其來的生死震撼,形成巨大壓力,導致多名學生出現明顯的心理反應,不安、無法言語、手腳麻痺、全身顫抖、流淚不止等狀況。

  其中一名女學生在父親陪同下,前來診所就診。經過緊急處理,女學生約莫在兩小時內恢復平靜,返家休養。但想起她踏入診間時的惶惶不安,與父親溢於言表的擔心,仍讓人感覺十分不捨。

  當時家長很緊張地問:「我女兒怎麼都不講話?她是不是得了電視上說的『創傷症候群』,這個會好嗎?」

  事實上,遭逢巨大災難,或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下,面臨龐大壓力,人體可能會出現生理或心理失調的現象,變得木然、呼吸急促、甚至短暫失憶,這是一種非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貿然地為此貼上任何疾病標籤,並不適宜,如何進行適度的處理與觀察才是最重要的。

  就這名女學生的情形來說,意外帶來的緊張與衝擊,使她呼吸過於急促,不自覺地導致換氣過度。

  所謂的「換氣過度」,可說是急診室裡的「常客」。患者發作時,呼吸明顯短而急促,同時伴有頭暈、無力、手腳肌肉痙攣等症狀。他們通常因感到呼吸困難而用力呼吸,但實際上,過度換氣是因為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足,造成肌肉不正常收縮所致。此時,若再大口呼吸,會使得血液中氧氣更多,二氧化碳量相對減少,讓交感神經作用會加強,肌肉收縮與「吸不到空氣」的感覺,反而加倍強烈,讓不舒服更明顯。

  「換氣過度症候群」需要專業醫師的治療,但急性症狀時,可以有兩種簡單而有效的緩解辦法,以這起校車意外為例,學校保健室的醫護人員們,如果能及時提醒學生,放慢呼吸的速度,甚至是暫時閉氣止息,就能避免體內二氧化碳被過度排出。

  第二種方法是拿一杯200cc的溫開水,讓學生分兩次慢慢喝完,兩次間隔時間約莫兩分鐘。因為吞嚥時,人體自然會憋氣,如此就能達到調節呼吸的目的。

  最後要提醒的是,待患者情緒平復後,建議讓他們好好休息,親友們只需安靜陪伴就好。無需不停詢問「意外」發生的狀況,這個舉動無疑是促使他們再次回想恐怖的情境,結果只會受到更多刺激。

  年輕人的調適能力多半比大人還好,通常幾天過後就能恢復。倘若多日失眠且上述狀況未解除,才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進一步評估。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