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有一組案例讓我印象很深刻,想特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他們是特地從北部南下,第一次來看診的一家人。起初我一拿到三張初診資料卡,還不以為意。由於口耳相傳與自身恢復健康的經驗分享,一直以來,透過親友的推薦,相約一起來就醫的群體不在少數。可是當我仔細閱讀卡片上的各項口述記錄,以及基本資料,才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個小家庭,夫妻兩人與一名小女孩。一家三口都有明顯的「過度換氣」,自律神經均處於失調狀態,只是程度輕重不一。
過年前有一組案例讓我印象很深刻,想特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他們是特地從北部南下,第一次來看診的一家人。起初我一拿到三張初診資料卡,還不以為意。由於口耳相傳與自身恢復健康的經驗分享,一直以來,透過親友的推薦,相約一起來就醫的群體不在少數。可是當我仔細閱讀卡片上的各項口述記錄,以及基本資料,才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個小家庭,夫妻兩人與一名小女孩。一家三口都有明顯的「過度換氣」,自律神經均處於失調狀態,只是程度輕重不一。
倘若要列出十大自律神經失調症常見問題
那麼這道題目絕對名列其中
生病是如此不舒服的事情
特別是自律神經失調症
其症狀往往可能遊走全身上下且程度時好時壞
對生活的影響遠深於一般疾病
一旦得知能夠治療
患者與身邊的親友自然會很關切治療方式與療程長短
究竟,自律神經失調症要治療多久才會好呢?
身為一名醫生,最讓我感到難過的事情,就是看到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他不曉得自己罹患的是自律神經失調症。因而接受很多不必要的折磨,這明明是可以治好的疾病。我真心很希望能幫助各位。由衷地期望您們能把自己切身經驗或者不瞭解的事情,透過留言的方式分享讓我知道,然後讓我能知道大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真正困擾的是什麼?我能幫助大家的又是什麼?
自律神經失調的五大常見症狀
暈眩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五大常見症狀之一,幾乎每一位失調症的患者都有程度輕重不一的暈眩問題。蘇太太年約五十,暈眩就是最困擾她的主要症狀,為了長年的暈眩,她看過無數的醫生,跑過很多醫院,聽到別人介紹哪家醫院醫生很厲害,無論再遠她也去,就醫足跡可說遍佈全台。除了曾被被診斷為「知覺性頭暈」之外,「內耳不平衡」、「耳石脫落」、「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偏頭痛」、「低血壓」、「輕微貧血」…等,也曾經是醫師給予的治療方向,甚至為了解決暈眩,做過許多次全身健康檢查,到最高檔的健檢中心,做最完整的全套檢測,但是始終沒有獲得明確答案,更別說具體有效的治療了。
王先生有嚴重的頭暈困擾,發作頻率是每隔幾個月就來一次,而一次可不是幾分鐘或幾秒鐘,這一暈往往就是好幾個星期(天啊~)。『頭暈之外,心跳也跳得很快很快,每次量都90好幾,甚至100多,好像真的快要跳出來一樣,我好怕自己會中風。』
小編導讀:
來自北台灣的高顏值年輕夫妻檔,先生林志豪與妻子吳瑞文都是七年級生,育有一名可愛的四歲小男孩,一家人的生活原本非常幸福美滿,一直到兩年多前,先生健康亮起紅燈,跑遍2~30家大小醫療院所,均無法順利獲得緩解與治療。
個性是否急躁無關 慢郎中也會過度換氣
三個月前在診間,出現了一位右眼以層層紗布裹得密不透風,僅露出左眼,有些失去平衡、難以對焦,緩慢艱難地摸索著牆壁、門把,外加靠人攙扶,才能小步小步移動,進入診間在我對面就座的中年阿姨。
這位林阿姨說起話來輕聲溫柔,十足是好媽媽、好脾氣的模樣,讓人很難與「躁動」、「急性子」、「停不下來」聯想在一起,一同前來陪診的兩位兒子分別三十出頭,也說媽媽明明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慢條斯理的,不懂其他醫院醫生為什麼會說媽媽呼吸太短淺急促,有「過度換氣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症是100%的生理疾病
很多人都常誤以為,焦慮、恐慌、過度換氣…等各種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急性慢性症狀,根本原因是壓力造成,或者是生病的人個性使然,自己想太多、鑽牛角尖,只要能放輕鬆,做一些紓解壓力的事情,或者出去走走,轉移注意力,自然能不藥而癒。在此我必須要很認真很認真地重申一次,自律神經失調症,是100%的生理性疾病,就像流行性感冒、蛀牙引起牙痛、車禍導致骨折、細菌導致腸胃發炎等等情況一樣,有確實的病因,也有明確的對應治療方式,絕對不是患者自己想太多,自找麻煩,因此也絕對不是放輕鬆、想開點,問題就能消除的。
恐慌?焦慮?還是過度換氣?
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是一種發作起來讓人感覺非常非常害怕,彷彿下一秒就要死掉一樣的恐怖感受,會有強烈的胸悶、心悸、窒息、無法吸到氧氣的感覺,有醫生說這是恐慌症、有人說是焦慮症,而我說這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過度換氣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