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銀髮族.jpg

  隨著人口高齡化趨勢的來臨,老人長照早已是無法避免的社會課題,長輩的健康不僅是他們自身的福祉,也關乎晚輩們的幸福生活。所謂三明治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夾在中間的壯年族群正值在職場上為事業打拼奮鬥之際,仍時不時得分神分身為家中雙親或其它長輩的健康操煩,時日一長,無論是心理生理或者是經濟、時間等各方面的壓力,著實是沉重的負擔!

  在門診幾乎可看遍人生百態,無論是生病的人、陪診的人…

  「醫生阿~你跟我媳婦說啦~我是真的…」

  「護士小姐,不好意思,可以麻煩跟我父親說明…」

  諸如此類的開場白每天我們都要聽上好幾回,而背後各自都有不同的故事與無奈。絕大多數的時候,開場白之後銜接的,是為了家人或家庭著想的言論與請求,但也有些時候是對彼此的誤解與不認同。

  「我媽媽真的身體不舒服嗎?可是上次去XX醫院還有OO醫院,檢查都說正常,我們在想,她是不是想要吸引我們注意力?」

  「拜託幫我檢查我是哪裡生病了,不然我小孩都說我是裝的,說我想太多,太閒才會這樣!我也很無奈好不好!誰想要身體不舒服啊!」

  為什麼自律神經失調症容易產生這樣的誤會,其中有什麼緣故呢?由於我們今天要談得是長青族的失調,那麼就讓我們將焦點放在長輩們自律神經失調時的幾大特徵:

  1. 高度比例合併過度換氣,常有心悸、胸悶、頭暈、頭痛、眼花、眼乾、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症狀。
  2. 嚴重的肩頸僵硬、下背疼痛,常被以為是老化的附屬現象之一。但無論怎麼熱敷、按摩、針灸、電療、貼藥膏,都只能短暫緩解疼痛。
  3. 因為不舒服的範圍太廣泛,有時反而無法具體說出「哪裡不舒服」,只是反覆覺得「渾身不對勁」、「全身沒有力氣」、「全身疼痛」、「快要死掉了」。
  4. 日間作息一切正常,可以如常的上市場採買、操作家務,夜間較容易發作,特別是臨睡之前。
  5. 發作症狀來得又急又兇,伴隨嚴重的窒息感,往往無法忍耐必須立刻送急診,因此也是急診室的常客。

  您家的長輩是不是也有上述類似的情況,常常在您工作了一整天好累、好疲倦,好需要片刻安靜或休息的時候,在一旁叨叨絮絮說著自己現在有多不舒服,如何忍耐了一整天。或者是在您終於洗完熱水澡,躺進溫暖的被窩,想好好睡一覺卸下一天疲勞時,求救電話就來了,您就得七手八腳的準備帶長輩衝去醫院掛急診。可是一夜折騰,醫生總是說:「沒事,很好!一切正常!放輕鬆!」

  幾次經驗下來,您的內心不是毫無感覺的,而且每次去到急診室,現場醫生護士露出『又是你們』的表情時,更加深了您的疑慮「老爸老媽真的不舒服嗎?」,可是一這樣懷疑自己摯愛的長輩,又不免在心中暗暗責備自己怎麼這麼不孝、這麼沒耐心。

  您大可不必如此自我折磨,您的疑慮與情緒都是合理也是正常的,只是您應該知道,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媽的不舒服都是真的,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想太多所造成的,您的辛勞付出沒有白費,這樣心裡就會覺得舒坦很多。接著,更重要的,是幫助長輩們看對科別看對醫生。

  為什麼其他醫生都說沒事,一切正常,要長輩放輕鬆不要想太多?

  不是這些醫生醫術不精湛,也不是他們沒有醫德,不仔細幫長輩檢查。而是當您找腸胃科的醫師檢查腸胃,但腸胃真的就很健康,器官上的嚴重問題,他當然要跟您說一切正常。當您找心臟科的醫師檢查心臟,就真的沒有心血管阻塞或其他問題,心臟科醫師也不能貿然胡亂開藥給長輩服用,或是安上莫須有的病名,這才是真正專業的表現。就好比今天如果誰牙痛來找我,我大概也只能開給他普X疼了,因為這並非我的專業領域啊!

  全身上下都感覺不舒服,時常感覺喘不過氣,心臟跳得很快,莫名的緊張、慌、害怕,到處檢查到處看醫生,往往得到「一切正常」、「放輕鬆」或「多運動多休息」等建議……。如果您家中的長輩也有這類的困擾,建議您不要再消極對待了!別總是等到半夜發作才送急診,但到急診也無濟於事,無法獲得妥善處理,只是靜待發作期過去後,又返家休息直到下一次發作來臨。這很可能是長青族常見的過度換氣症候群,起源來自律神經失調。不妨做個自律神經失調的專業檢測,看看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協調、靈活程度,找到問題的根本,避免落於症狀治療(看遍各科、作盡檢查也徒勞無功)的惡性循環才是徹底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了解更多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可參考→自律神經常見QA
了解更多郭育祥醫療團隊能提供您哪方面的協助請參考→主治項目
有預約掛號或進一步諮詢需求請點選→線上預約 加入LINE官方帳號

arrow
arrow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