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對症下藥」更重要的是「根本治療」
一直以來,無論是先進的西醫或者傳統中醫,都強調「對症下藥」,也認定唯有對症,才能藥到病除。頭痛看腦科、神經內科,胃痛、便秘等尋求腸胃科醫師協助,頻尿看泌尿科,皮膚問題找皮膚科,視力模糊則有眼科醫師來做檢查…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問題。然而近年來,有一個越來越茁壯的族群,輾轉流浪於各科別間,從有檢查做到沒檢查,有醫生看到沒有醫生,總是渾身不舒服卻找不出具體原因,最多只得到無關痛癢的幾句建議:「放輕鬆」、「不要想太多」、「多運動多休息」、「睡眠要充足」。
無法獲得正面的醫療協助讓他們非常痛苦,周遭家人朋友(甚至是醫護人員)都以為他們的問題來自心因性,可能是憂鬱症或躁鬱症,需要求助精神科或身心科,久而久之甚至會下意識地避免與當事人聊到身體狀況,因為不想助長他的胡思亂想,反倒更讓生病的人覺得孤單無助。事實上,他們的健康障礙來自百分之百的生理問題-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與治療,在最初時常不容易找對方向,往往就是被「對症下藥」給迷惑了,由於自律神經系統遍布全身,所以一旦失調,症狀當然也可能是全身性的,舉凡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喉嚨異物感、耳鳴、胃痛、腹瀉、便秘、頻尿、盜汗、手腳發麻、畏寒…不勝枚舉。倘若主診的醫師或患病者沒有覺察到: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而是針對個別的症狀,逐一「對症下藥」,便很容易產生前文所述「檢查不出原因,但不舒服仍在」的情況,此時患者多半也只能獲得一些安慰劑(或止痛藥)等,對失調的自律神經一點幫助都沒有。
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在此分享,門診中我曾遇過一位患者有嚴重的脹氣困擾,當然他還合併有其他多重的不舒服,包括過度換氣(這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典型特徵,不舒服的症狀往往不會出現在單一部位或者以單一情況發生),但在我給他的處方藥物非常簡單,睡前服用一次即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為主,且其中根本沒有半顆腸胃方面的用藥,就這樣…他的脹氣可以說是”不藥而癒”,因為導致他脹氣的,並非他的腸胃器官,而是控制腸胃的自律神經,只要將神經系統調整好,腸胃自然能平順蠕動,脹氣自然消失不再!
延伸閱讀
了解更多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可參考→自律神經常見QA
了解更多郭育祥醫療團隊能提供您哪方面的協助請參考→主治項目
有預約掛號或進一步諮詢需求請點選→線上預約 & 加入LINE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