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11.22.jpg

          根據藥師公會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每年丟棄的藥品約136公噸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網路調查則顯示,約有6成的民眾認為醫療院所開立的藥物過量。透過這兩份調查可見「很怕醫師開藥過重,害自己吃下太多藥物」是民眾普遍心聲。浮濫開藥固然有問題,但我同時也想請大家想想:藥量少就一定好嗎?

          日前,我的診間出現了一位遠道而來的患者-李先生,他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引起換氣過度症,特地從廣東飛來求診。但這並非他第一次來台灣看醫生,事實上,2014年以來,李先生一直因為心悸、失眠、疲倦無力等問題,數度往返廣東與桃園之間看診。只是花去大把時間與金錢,症狀卻始終反反覆覆,未見痊癒。

 

          在了解李先生過往病史與就醫歷程時,李先生提到之前去的診所,雖然沒有辦法徹底讓他恢復健康,但在睡眠用藥上,卻非常「厲害高明」,完全不用讓他吃任何的安眠藥或者是助眠劑,僅僅需要在睡前服用一顆膠囊,就能讓他一覺到天亮,仔細看看李先生提供的藥單,上頭也的確沒有載明安眠類藥物,但聽李先生描述自己的睡眠狀態與品質,又讓我直覺情況似乎不像當事人所描述的這般,在取得李先生的同意後,我們當場在診間撥開他帶來的"神奇膠囊",發現內容根本大有玄機!這顆膠囊裡一口氣就包含了數種安眠藥、助眠劑。李先生一直以為自己吃的藥很少,殊不知無意間早已吃得很「精采」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用藥問題逐漸受到大家重視,這是好事,然而民眾對於用藥的莫名迷思,也應該藉由正確觀念建立來消弭。如此一來,更可以避免諸如此類的不肖醫療院所,利用民眾的用藥恐懼,行瞞天過海之實。試想,不知道吃了什麼藥卻也吃下肚,還不如在醫師與藥師雙重把關下,清楚每一份藥物的內容與分量,後者來得安全許多,不是嗎?況且每一種的研發製造過程都是經過相當嚴密嚴謹的流程,從起心動念到真正能夠量產、通過人體實驗、進而落實在第一線的醫療應用上,起碼都得耗費十年光陰,中間的環節多不可數、期間要考量的細節也不勝枚舉,如此多重把關,安全性自然不在話下。民眾如若希望為自己的藥用安全把關,除了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自身身體狀況、用藥情形,並清楚向醫師表示用藥意願之外,也應該選擇能清楚解釋用藥內容、根據症狀需求開藥、藥單記載詳實的醫師與醫療院所。 

延伸閱讀

《分享點滴》失眠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事
《分享點滴》原來,我是自律神經失調
《分享點滴》健康,才能讓我做最喜歡做的事!
《健康新知》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健康新知》長期失眠焦慮 小心恐慌症上身
《健康新知》預防失眠,你可以這麼吃
《健康新知》睡不好是減肥者的大噩夢 @林暉宗醫師
《健康新知》睡眠習慣差 體重易升 @台灣新生報
《媒體專訪》夜夜數羊到天明-失眠~《醫美時尚》103年9月
《媒體專訪》到底生了什麼病?小心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生活
《輕鬆一下》睡不著?
《醫師手札》失眠,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肥胖與失眠VS內分泌與自律神經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會不會好?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痛苦無人知的心情 @郭育祥院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Guo 的頭像
    Dr.Guo

    Dr.Guo‧《郭育祥診所》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