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很不舒服,為什麼醫生都說我沒病?
這個問題在門診中,平均每天會被問到數十次以上
可見,這是自律神經失調症患者的共同心聲與困擾啊!
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在確診之前,都走過一段漫長且孤單的冤枉路,因為他們真的感覺很不舒服,可是四處看醫生做檢查,得到的答案卻都是「沒事」、「一切正常」,久而久之,周圍的家人親友也會覺得是你想太多或者無病呻吟。
我曾做過一份臨床的研究統計,發現病人在經過檢查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症之前,平均花費時間是3年,這期間大約會輾轉流浪於5間醫療院所,掛過至少7個不同科別,換過12位主治醫師。照胃鏡、大腸鏡的比比皆是,最誇張的是還有人因此差點做了心導管,即便他其實沒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覺得很離譜嗎?生病的那個人可是覺得很冤枉啊!為什麼會有上述這麼誇張的數據呢?不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愛逛醫院,而是因為他們的不舒服一直沒有被解決,甚至沒有真正的被當一回事!
每個人生病都希望找出原因,但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有70%的高比例是檢查不出個所以然的,在現行的醫學檢查中,僅能確認器官是否有明確的缺損,功能上的障礙卻不一定檢查得出來。
就拿頭痛來說,我們可以照X光、腦波甚至是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只要排除了中風、沒腫瘤、無壓迫…,就很容易被判為正常,可是患者的頭還是真切地痛啊!怎麼辦?所以只好反覆檢查,生怕醫護人員哪不仔細,錯過了什麼很重要的小細節,這家檢查不出來就再換一家。頭腦沒有問題,那會不會是哪節脊椎受壓迫了,所以改看骨科、復健科……諸如此類的症狀可能出現在全身各處,只要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最後的結果就是「雖然你明明不舒服,但醫生都說你沒病」!
究竟問題的根本是什麼?或許您應該高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是一種遍布我們全身上下的神經系統,負責維持體內多項生理機能的平衡運作,像是心跳、血壓、體溫、消化、代謝等,一旦這套系統失調了,他所負責掌管的生理機能也可能失去平衡。因此,有些人會感覺心跳忽快忽慢,做了心臟檢查卻沒有問題;有些人會不停的腹瀉或胃痛,但腸鏡做了、胃鏡照了,腸胃功能卻一切正常……只是不舒服的感覺也依舊存在,因為根源不在器官本身出了什麼毛病,而是體內的自律神經失調了!
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好比一部電腦,主機當機了,所以電腦無法運作,但如果我們只是拼命的檢查滑鼠、鍵盤等零件,會發現它們都沒有故障,可是電腦卻仍然無法使用,因為核心問題是主機當掉了呀!
自律神經失調就好比當機,所以就算我們拼命的檢查身體其他器官,腸胃、心臟、耳朵…等,只會得到「並無異常」這樣的答案,電腦當機該怎麼辦?簡單一點就重新開機,損害程度嚴重則要送修,自律神經失調亦然,短暫或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呼吸或者作息的調整,來重新回覆平衡協調,倘若是程度較為嚴重或者長期的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大家還是把自己送修吧!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才是正途!
唯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飽受各種「老毛病」所苦的朋友們,倘若您的不舒服是經年累月存在的,且症狀多重,不是僅有單一項目,做過好多檢查但報告都說您一切正常,或許應該考慮做個自律神經相關檢測,了解問題是否出在它身上。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統計,每個人一生之中至少會經歷3次自律神經失調,而真正發展成為「病症」者,按全人口比例來計算,則約有5%~8%左右(甚至更高)。自律神經失調可說是相當普遍的文明病,只可惜現代人對它的認識與了解並不足夠,甚至充滿了許多迷思,以為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精神病,或者無法治癒,得終身服藥控制。其實不然,自律神經失調是100%的生理疾病,就像感冒、牙痛、腸胃炎…一樣,是身體出了毛病,絕對不是「想太多」,也不是精神病或者憂鬱症的同義副詞。既然是具體的健康問題,那麼只要透過正確的醫療方式,看對科並且配合醫囑,自律神經失調症是能夠被完全治癒的!患者不必擔心得一輩子與醫藥為伍,在度過不同時期的階段療程後,從急性期、緩解期,進而走入保養期,很快便能重獲健康,享受無病痛干擾的快樂人生。
延伸閱讀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