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也會影響體重;圖為情境照。
踢走壞脂肪 好心情就來
全文於 2016.01.16於《自由時報》刊出
網路連結:踢走壞脂肪 好心情就來
文/郭育祥
華人社會有一句俗諺:「能吃就是福!」以往也常使用「福泰」或「福相」這類比較正面的語彙來形容身形微胖的人。然而在飲食內容日漸西化,勞動量日漸下降的現代,肥胖已成為全民共通問題,民眾對於肥胖可能形成的健康危害也有相當認知,知道肥胖會帶來心血管疾病,提升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也知道代謝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根據2015年才出爐的研究數據顯示,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恐怕不僅止於此,還有膽囊方面的疾病、慢性疲勞、哮喘,甚至是癌症,都可能有關。最教人意外的是,肥胖與心理疾病密不可分,特別是女性受影響較深。
對女性而言,肥胖不僅可能和男性一樣,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還可能導致生殖系統的問題,導致生理期的混亂,甚至是不孕。女性出現暴食症的比例也高於男性,即便她們的肥胖程度(依照體重超標的情況與BMI值來判斷)並沒有男性來得嚴重。該研究同時顯示,51%的暴食症患者有憂鬱症病史,37%的肥胖女性曾罹患重度憂鬱症。
然而就長年看診的實際臨床經驗而言,與其說肥胖與憂鬱症有高度連結,不如說肥胖與自律神經失調關係密切,特別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表徵中,有極高比例的焦慮與恐慌,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時,人體的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可能會頻繁作用,使身體對高熱量食物的需求大增,且大腦還會同步下達「囤積脂肪」的指令,攝取得多而消耗得少,肥胖自然找上門。
透過調節自律神經的平衡,讓身體的代謝機制重新回歸正常,存在於脂肪細胞當中的瘦素(leptin)也能被再度激活,瘦素除了能讓大腦下達停止進食、燃燒脂肪的命令之外,還能有抗焦慮的作用,如此便能展開良性循環,壞脂肪out,好心情in!
(作者為郭育祥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