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敬啟者 郭育祥診所位於嘉義市 任何指稱擁有本院配方或合作關係均非事實 切勿輕信上當,以免危害您的健康 本院已委任林春發律師對於侵權將依法採取行動

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治療?

療程之初或者是急性發作期,建議先以藥物控制,待病況趨於穩定之後,可慢慢減少治療藥物的劑量,將重點慢慢轉往保養為主,一步步強壯強化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療程解說170603.JPG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這樣嗎?

年齡:38

性別:女

症狀:暈眩

  我覺得暈眩就好像喝醉酒,整個空間感錯置,上下左右都混亂的。特別發生在躺下與起床的時候,或者是在頭部有比較大動作的時候,例如往後轉的時候格外明顯,平常則是一點點宿醉或全身麻藥未退的感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肩頸非常痠痛僵硬,非常非常……,頭也很脹,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對生活的影響還蠻大的,雖然看起來似乎都是小事情,可是累積起來的確是麻煩。例如洗頭不能洗,蹲下、起來的動作也不能做,早上起床、晚上睡覺要躺下的時候,動作一定要很慢,但即便很慢也會暈,慢只是讓自己比較有心理準備,迎接暈眩的出現。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調查,台灣約莫有70~80%的人飽受痠痛之苦,每年使用的痠痛藥布高達4億多片,可以繞台灣7圈。這些統計數字在在顯示肌肉痠痛算是全民問題。
 
          摒除運動後所產生的痠痛,多數人對自身所出現的肌肉痠痛,多以「姿勢不良」、「枕頭高度不對」來解釋。因而當肌肉痠痛時,大家會做的事不外乎換枕頭、看骨科、看復健科、按摩、貼貼布以及喬骨頭。但是你知道嗎?你的痠痛可能只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只要穩定自律神經,就能避免走一遭上述冤枉路。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205.jpg
根據調查,現代人每5~6個人之中,就有一人飽受大腸激躁症困擾大腸激躁症是大腸功能性問題,而非器質性病變,沒有任何醫學檢查能確認,醫師只能先藉由檢測屏除器質性病變可能後,再透過患者描述來判斷。
 
大腸激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在英文中Syndrome指的是「症候群」,換句話說大腸激躁症並非單一症狀,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kemon-1575825_960_720.jpg

文: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 郭育祥醫師

圖:網路擷取

  這一陣子全民瘋Pokemon GO,整個台灣掀起一股抓寶熱潮,最近診間因「太執著於抓怪,導致焦慮指數飆高,使得自律神經失調更趨嚴重」的病歷,可謂紛沓而來。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06- 全世界都失眠-1.jpg

  根據執業多年的臨床統計,自律神經失調者中,自主表示有睡眠障礙者高達九成,如果問到「目前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麼」,則約有53%的人會回答「失眠」。經深入對談了解,便可知道失眠不只是「睡不好」那樣簡單而已,對健康與生活造成的影響,也不單單只是一般印象中的「容易精神不濟」。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李箱的祕密 (4) - 複製.png  

肚子不舒服但腸胃科醫師卻幫不上忙?胃鏡、大腸鏡都照過了,只有一點點潰瘍甚至毫無病徵,可是,腹痛如絞的感覺總是存在,脹氣不舒服也是家常便飯,在什麼具體問題都檢查不出的狀況下,患者最後獲得一個確診的名稱-腸躁症,聊表安慰,至少知道自己總是腸胃不舒服的這種症頭,該如何對周圍的親友交代:

 

「醫生說我是腸躁症,是真有這樣的病症,可不是我自己胡思亂想喔!」

  

  但症狀治療好了沒呢?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02-法X利 捷X特.png

  有一種病症,讓人乍聽之下「耳熟能詳」,好像常常聽到電視新聞播報過,或者曾經在報章雜誌上報導過,但如果細問:

你知道那是什麼病?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得了這種病會怎麼樣?

該看哪一科?

怎麼治療才會好?

  99%的人會搖頭說不知道,剩下的1%,很可能就是曾經生過此病,並且找對醫生,順利重返健康的人

  什麼病會這樣讓人既熟悉又陌生呢?答案是『自律神經失調症』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口乾舌燥的感覺人人可能都有過,差別只在於發生的機率頻不頻繁,或者問題有沒有嚴重到對你形成困擾(有困擾才會注意到)。前陣子參加節目錄影,聊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症狀....

(請參考下圖)

15122801.jpg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暈目眩,怎麼辦?

曾經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嗎?

 

「站起來的時候,突然一陣頭昏眼花?」

「經常覺得昏沉沉,腦子不太清楚?」

「莫名其妙覺得腳下搖搖晃晃的,好像站不穩?」

「眼前景象沒來由一陣晃動,還以為地震發生?」

 

這些很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唷!

 

說到頭暈,許多人會認為造成原因可能是貧血、前庭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嚴重點不外乎神經系統受損,或特定病變所致。實際上,在門診中最常見的頭暈,通常跟生活壓力大、工作忙碌、情緒問題(憂鬱、焦慮)有關。

 

不少門診患者在尋找頭暈致病原因的過程中,都歷經一段「無法確診」的旅程。從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再到精神科,該做的檢查都做了,就是沒發現問題。即便吃了止暈藥,頭暈目眩還是不離不棄地跟著他們。

 

倘若你以為頭暈目眩,只有一種狀況,那就錯囉!在這裡教大家一種粗淺的判別方式,如果頭暈的時候,感覺到一陣天旋地轉,身邊景物就像經過特效處理一樣,繞著你打轉,這種頭暈大多是內耳的前庭神經異常所引起。如果頭暈的時候,感到一陣輕飄飄,眼花花,且腦袋重重的,那多半是自律神經機能不良所引發的頭暈。像這種頭暈,服用止暈藥或許會有短暫的效果(少數人對藥物反應強,吃了之後反而更暈。)

 

嚴格說來,頭暈不是甚麼大問題(當然腦幹中風、心律不整等疾病所引發的頭暈就嚴重了),不過三不五時報到,總是為讓人感到不舒服和不耐。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頭暈,能怎麼對付?自律神經的問題,自然是交給呼吸來辦透過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功能,使之回復正常,才能根除頭暈。

 

改善頭暈呼吸法

          每次只要睡不好,早上起來一定頭暈?加班幾個小時後,一站起來就感到搖搖晃晃?盯著電腦熬夜寫報告,突然一陣暈眩?小心,這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信號,它正在告訴你:我太疲勞,長期性的壓力讓我自律神經功能怪怪的啦!

 

          要想擺脫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的頭暈,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矯正自律神經功能」,如此才能治本。或許,利用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需要一段時間,不太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頭暈苦主若能秉著耐心,好好練習呼吸,擺脫頭暈指日可待。

 

仰躺。

輕鬆躺下,雙手雙腳自然打開。

 

吸氣。

用鼻子慢慢吸氣,感覺到氣流進入肚子,腹部逐漸自然鼓起。

 

憋氣。

停止呼吸,約莫一兩秒

 

吐氣。

噘起嘴巴,並微微張開。想像壓力全都跟著空氣,從體內流洩出來。

 

重複進行10分鐘。

 

動一動肢體,降低頭暈發生率~單腳開胸伸展操 

親愛的讀者們,千萬別誤會,這個小段落並不是要大家頭暈的時候,一起來做運動喔!頭暈的時候,當然是趕緊找張椅子坐下來,或者找個牢固可靠的物體靠一下。等到這陣"眩風"過後,再進行其他活動。

 

之所以建議大家動一動,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頭暈,通常都是疲累、壓力所造成。如何緩解壓力,成了首要任務,而運動則不失為一良好對策。我所介紹的運動,多半屬於溫和系列,但千萬別小看其運動效果。現在我將介紹「單腳開胸伸展操」,建議大家結束了忙碌的一天後,找個時間活動活動,利用「單腳開胸伸展操」來舒緩一天的壓力與緊繃。

 

採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將右腳底板抵住左腳大腿內側根部。

0522-01

 

雙手合十,放於胸前。

0522-02

 

 

吸氣用鼻子慢慢吸氣,同時雙手向上伸展,手掌打開,指尖朝上。

雙手打直。想像雙手向上延伸。同時配合深呼吸5次。

0522-03

 

 

 

吐氣。用鼻子或嘴巴緩慢吐氣,雙手回到胸前,手掌合十。右腳慢慢放下。

0522-04  

 

 

換邊。左右各進行5次。

 

 

對抗頭暈,你可以這麼做

  飽受頭暈之苦的人,對頭暈的感受約莫也是如此吧!想要解決頭暈困擾,除了慢慢調整自律神經功能,讓它回復正常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存有一些小秘訣,以下提供大家做參考。

 

刺激性的食品少碰為妙:

煙、酒、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加劇頭暈不適。

 

維持環境的通風:

空氣新鮮、流通良好的環境,可以減少頭暈發生的頻率。營造一個令人感到舒服的環境,也有助於舒緩壓力。

 

久坐後起身慢一點:

自律神經功能衰弱,在我們急速站立、變化姿勢時,無法將充足的血液運送至腦部,這時候就容易引發頭暈目眩。建議大家變化姿勢時,放慢速度。

 

維持正常且充足的睡眠:

睡得好、睡得飽,有助於維持內分泌的穩定。自律神經與內分泌之間,有著連帶關係。維持內分泌正常,有助於穩定自律神經功能。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分享點滴》足足暈眩了21年 終於清醒的感覺真好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腳冰冷,怎麼辦?

  「郭醫師,我不要再當冰山美人了啦!你都不知道,我每次去談案子,客戶要跟我握手,我心裡有多害怕。我超怕對方被我冷冰冰的手嚇到耶!還有還有,去超商買東西付錢的時候也是,害我都不敢看店員的眼睛。」

 

  手腳冰冷雖然不完全是女性朋友的專利,但它的確好發於女性身上。我那正值花樣年華的女性患者-高小姐,剛巧就是眾多受害者中的一員,她對於自己總是冷冰冰的手腳感到相當不耐。

 

  我們的手腳位於身體的末端,熱能在運送過程中容易流失,要順利到達末梢,本來就比較不容易。身體受寒時,大腦經判斷,認為身體太冷,應該要保持體溫跟能量,於是下令心臟:「保留實力,別送太多血液到末梢去」,還會想辦法讓末梢血管變細小。如此一來,血流到不了手腳,手腳自然就冰冰冷冷了。

 

  上述手腳冰冷狀況,屬於生理性。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一、兩次經驗。通常,只要吃暖一點、穿暖一點,外加動一動手腳,促進血液循環,冰冷情況就能立即改善。但有些人即便穿上毛襪、戴上手套,手腳依舊像冰棒一樣,任憑做再多保暖動作都沒有用,這多半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

 

  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負責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負責血管擴張。兩者合作無間,才能讓血流順暢。當自律神經失衡,血流調節變差,末梢部位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導致手腳冰冷。

 

  「那我該怎麼辦啊?我可不想一年四季,手腳都跟冰棍一樣。」郭醫師我還是老話一句,好好深呼吸吧!調整好你的自律神經,溫熱的血液就會流遍你手腳的各個角落啦!

 

暖手活血呼吸法

       我口中的深呼吸,指的是運用到腹式呼吸的呼吸方式,可以是單純腹式呼吸,也可以是胸腹呼吸。

 

       腹部呼吸為什麼這麼重要?要知道,除了大腦、心臟、肺部之外,我們身體內的重要器官,幾乎都藏在腹部裡。這裡擁有大量的血管、神經,多刺激它,讓它多活動,生理運作會更理想。

 

       透過腹式呼吸,能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提升熱能,同時改善血液循環,調節自律神經,如此一來,要告別手腳冰冷就不再是難事了!

 

       冰山美人們,跟著我好好深呼吸吧!終有一天,你們可以擺脫手腳冰冷,做個氣色紅潤的美人。

 

左右轉身,暖活手腳~臀晃暖身操

      老是冰手冰腳的,不僅自己不舒服,別人不小心碰到,也會下一跳。不僅如此,冷冰冰的雙腳,還極有可能導致失眠。對很多女性朋友來說,冰冷的手腳簡直就是生活中的大夢靨,尤其寒流來襲,那更是凍得不像話。

 

       想要解除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手腳冰冷,最有效的方式,當然就是想辦法將失控的自律神經調整回正常狀態囉!除此之外,建議大家也多做「臀晃暖身操」,動一動手腳,改善冰冷狀態。

150424 

採站姿。

雙腳打開,腳尖朝前勿向外,雙腳之間的距離比肩寬再多一些。雙手放鬆,自然垂在身體兩側。

轉右邊。

左腳膝蓋彎曲,靠腰部力量帶動上半身轉向右邊,雙手自然甩動,右手手背輕輕敲在左後腰上(靠近左腎位置),左手手掌則輕敲在右腰上。

轉左邊。

右腳膝蓋彎曲,靠腰部力量帶動上半身轉向左邊,雙手自然甩動,左手手背輕輕敲在右後腰上(靠近右腎位置),右手手掌則輕敲在左腰上。

重複進行5分鐘。

 

溫暖手腳,你可以這麼做

  手腳冰冷雖然不至於成為女性追求美麗、健康的頭號大敵,但它的存在彷彿像根小刺般,很難讓人不注意,這情況也夠惱人的。要擺脫冷冰冰的手腳,其實沒有那麼難,從飲食跟生活著手,就能幫手腳找回溫度囉!

 

飲食保健方面:

均衡飲食:

身體的生理運作,需要各種營養素來支持。均衡飲食,攝取多元化的營養素,才能使大腦、神經功能正常。

 

補充維生素ACE

維生素AC能提供身體的禦寒力,並保護血管健康;維生素E能幫助擴張末梢血管,讓血液能順利通達手腳。一般而言,只要六大類食物都攝取,蔬果多吃,就能達到身體所需。

 

攝取足夠的菸鹼酸:

菸鹼酸能使末梢神經舒張,維護神經、循環系統的穩定與健康。富含菸鹼酸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酵母、豆類、堅果類。

 

料理中適量使用辛香料

大蒜、蔥、薑、咖哩等辛香料,是天然又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食材。烹飪時不妨聰明利用一下。

 

生活保健方面:

多運動:

逮到機會就動動手、甩甩腳。要維持手腳冰冷,不見得非得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簡單的運動就能達到暖活效果。有時候,放慢動作速度,效果更好。

 

睡前泡腳:

當手腳冰冷影響睡眠時,不妨在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完畢後做好保暖措施,趕緊藏入棉被裡,換得一夜好眠。

 

注意保暖措施:

手腳容易冰冷的人,保暖措施輕忽不得,以免大腦又下達指令,讓血液更難達到末梢,加重不適。圍巾、帽子、手套、衛生衣是實際又有效的保暖工具。

 

別餓肚子:

餓肚子、盲目減肥、減少熱量攝取,都可能影響體內脂肪儲存量。體內熱量過低,溫度自然降低。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媒體專訪》全身不對勁 卻檢查不出原因? 東森財經新聞台‧五七健康同學會

《媒體專訪》到底生了什麼病?小心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生活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的作用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健康新知》變化萬千的百變女郎-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將我們推向危險
《醫師手札》21世紀健康最大殺手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好好呼吸 穩定自律神經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別怕自律神經失調 面對就能夠戰勝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醫生老說我沒病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經常是引發胸悶的主要原因。根據臨床觀察,胸悶經常困擾著上班族群。通常我會建議有此困擾的朋友,養成深呼吸的習慣,不論胸悶是不是「進行式」,可以的話盡量用腹部深呼吸,如此一來便能有效減少胸悶發生的頻率。

 

舒緩胸悶呼吸法

 胸悶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胸口像是被大石頭頂住一樣,呼吸不怎麼順暢,不管怎麼用力吸氣都吸不飽,不論怎麼努力吐氣都吐不盡。這時候,人的直覺反應通常是「卯起來吸氣」,殊不知,這樣不僅對解除胸悶無益,還可能讓情況更糟。

 

 我們都知道,吸氣能夠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卯起來吸氣,當然就會使得血液中氧氣更多,二氧化碳量相對減少。這時候,交感神經容易興奮,肌肉會過度收縮,沒辦法獲得放鬆,使得呼吸更加不順暢,加重胸悶不適

 

 若胸悶是肌肉過度緊繃所引起,應該做的當然就是放鬆肌肉,而深呼吸正是放鬆肌肉最簡單的方式之一。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學學怎麼深呼吸,讓肌肉獲得放鬆,一起成功把心中那塊大石頭移開吧!

 

1.採坐姿。雙腳輕輕踏地,雙手自然垂在大腿兩側。(站著進行也OK

2.鼻子吸氣,雙手舉起。鼻子緩緩吸氣的同時,雙手慢慢舉起至與地面平行的高度。(大概就是平舉狀態,舉至腋下的高度

3.噘嘴吐氣,雙手放下。噘起嘴巴慢慢吐氣,雙手慢慢放下,最後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

 

除了深呼吸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輕緩的肢體運動,來改善胸部肌肉緊繃、以及氣血循環的狀態。

 

步驟:

150407

1.採站姿。左手背貼在後背上方中央區域,右手繞過後腦,用大拇指和食指抓住左耳尖端。

2.用鼻子緩緩吸氣,身體向右彎曲。

3.用嘴巴或鼻子緩緩吐氣,慢慢將身體回正。

4.重複十次。換邊後,再進行十次。

 

許多患者告訴我,胸悶、呼吸困難最嚇人的地方,不在於「它可能是疾病的警訊」,而在於來臨時,那令人感到恐慌的恐怖感受。「你真的會覺得,自己離天堂不遠了!」病患A搖搖頭,帶著一副不敢再想的表情告訴我,胸悶、呼吸困難發作時他內心的想法。

 

胸悶、呼吸困難可能發生在任何情況下,入睡前、睡眠中,抑或是從事靜態、動態活動時面對這不速之客,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發生胸悶、呼吸困難時,別緊張、恐慌。先保持鎮定,停止呼吸。再吐氣、吸氣,並放慢呼吸的速度,數分鐘後,狀況多半能獲得改善。

2.壓力大時容易發生胸悶的人,建議抓住機會,就多做擴胸伸展運動。

3.學會紓解壓力。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很容易提升胸悶發生的頻率。

4.若不確定發生原因為何,建議先至胸腔內科、心臟科接受完整檢查。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胸口悶痛就是心臟病?!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郭醫師,我的耳鳴到底會不會好啊?」每一個有耳鳴困擾的人,一定不會漏掉這個問題。

  

  實際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耳鳴,有時候是心因性的(心理影響生理)。這些人的耳部構造根本沒問題,但耳內就是會出現「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餘音。更重要的是,這類人對於耳鳴的接受度很低(也可以說對耳裡的聲音相當敏感)。

 

  我就曾經碰過一位七十二歲的伯伯,他告訴我在七十二歲之前,他的耳鳴從來沒有停止過,且相當大聲,讓他感到困擾。他坦白告訴我,他並不期望接受我的治療後,耳鳴就會好。接受治療一陣子之後,一次回診,我問老伯伯:「還耳鳴嗎?」他回答我:「我聽聽看……欸,好像還有。」你或許無法理解這回答有多令我感到振奮,當我聽到這答案,我知道老伯伯心因性耳鳴可以宣告解除了。實際上,他的耳鳴還存在,只不過他再也感受不到它罷了!(臨床上,只要自律神經失調現象改善,患者自然不容易注意到。)

 

  想要對付耳鳴,透過日常生活保健,固然能達到部分效果,但學會跟耳鳴相處,學會不去在意它,也是有耳鳴困擾者重要的課題。接下來,我將告訴你,在生活上,你該注意什麼,以減少耳鳴困擾。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葉、辣椒、煙酒。
  • 避免長時間待在吵雜的環境中。
  • 盡量別聽使用耳機長時間聽音樂,以免提高耳鳴的發生率,甚至是損傷聽力。
  • 避免熬夜、過度疲勞。充分的休息能舒緩壓力,解除自律神經失衡現象。

 

阻止耳鳴呼吸法二:搓耳呼吸法

1.坐在椅子上,雙腳輕輕踏地,雙手自然擺在大腿上。
2.雙手拇、食指輕捏住耳廓上方。大拇指在耳廓的背側,食指則在內側。

150304-02
3.鼻子慢慢吸氣,兩隻手指搭配作圈狀按摩,從上由下,慢慢按摩至中間部位。

150304-03

 

4.用嘴巴慢慢吐氣,繼續向下按摩至耳垂。

150304-04

 

5.用鼻子慢慢吸氣,從耳垂開始,往上按摩。兩隻手指依舊相互搭配,作圈狀按摩至中間部位。

150304-05

 

6.用嘴巴慢慢吐氣,繼續按摩至耳廓上方。

150304-06

 

7.重複步驟2至6,一共做三次。

 

郭醫師小常識~按摩耳朵穴位好處多
  耳朵所分布的穴道是最密集的。刺激這些穴位,不僅能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搓耳呼吸法」結合了按摩與呼吸,讓身體放鬆,穴位按摩則能強化血液循環。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耳鳴,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要活就要動。我說,要年輕就要動。你知道,我們身體的變化,比想像中的還要快。很多人都以為,人到了35歲才會開始走下坡。錯囉,開始走下坡的年紀,大概從25歲就開始了!

 

  根據我的觀察,現代人粗略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熱愛健身型、一種是懶得動型。倘若你以為,熱愛健身型的人,看起來一定比較年輕,那你又錯了!難道,懶得動型的人,會比較年輕?當然也不是。俗話說:過猶不及,運動過度或者不運動,都是不好的。拼命大量的有氧運動,容易透支體力,且使身體產生大量自由基,反而老化的更快。不運動容易使新陳代謝減緩,一樣也會招來老化。適量、適度的運動才是最好的。

 

  若你問我,什麼時候運動,怎麼樣的運動最優?我會建議以「做得到,能實際執行」的方式為主。例如廣告時間馬上起身,做做簡易的拉筋操、呼吸操。厲害點邊看電視邊做也行。只要把握這原則,每天不間斷,運動效果也不會差的。

 

  以下,推薦大家「舒展彎腰操」。動作看起來不太難,但千萬別小看它,忍真努力慢慢做,它可是會讓你汗流浹背的。

 

採站姿。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兩手輕鬆垂放於身體兩側,手掌自然展開。

 

慢慢舉起雙手。

舉手時吸氣。手平舉後,眼睛看著手腕,頭隨著手慢慢上仰,過程中自然呼吸即可。建議最好採用腹式呼吸,或者胸腹呼吸。動作越慢,效果越好。比較敏感的人,指尖應該會出現麻麻脹脹的感覺,這說明血液循環的改善。

 

翻掌。

舉至頭頂時,慢慢翻掌,有點像是要頂住天空的感覺。在這裡停留,做3次深呼吸。頭部輕鬆仰著即可,不必過度。

150130

 

緩緩放下雙手。

3次深呼吸進行到吐氣時,頭回正眼睛直視前方,手掌心回正後朝下,手臂緩緩放下。在這過程中,一樣自然呼吸,不需要刻意放慢呼吸速度。

 

回到站姿。

維持手掌心朝下,雙手輕鬆放於身體兩側,在這裡停留,做3次深呼吸。

 

彎腰。

3次深呼吸進行到吐氣時彎腰,雙手自然垂下,儘量讓手指碰到地板。

 

放鬆你的膝蓋。

放鬆膝蓋,成略彎曲狀,背部自然拱起。

 

慢慢起身。

持續拱著背部,慢慢起身。隨著膝蓋打直,身體跟著慢慢打直,最後回到站姿。

150130-2

進行15分鐘。

 

 

貼心叮嚀:放慢速度是重點

進行「舒展彎腰操」時,請放慢速度,越慢越好。呼吸方面不需要刻意放慢速度,當然能做到吸吐時間越長越好。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老化,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226  

文於2014.12.24 由《自由時報》 登出

網路連結:開水越喝越渴 太緊張惹的禍

2014-12-24

文/郭育祥

  「醫師,我最近水喝得超多,可是怎麼喝都還是覺得口很乾,我朋友說『喝多』是糖尿病的特徵,我是不是真的得到糖尿病?」

  日前診所來了一個正為了明年學測而焦頭爛額的17歲少年,診間大門一開,他快步走向診療椅,坐都還沒坐好就劈里啪啦說了一堆,他緊張的神情、焦急的口吻和皺得很深的眉頭都讓我印象深刻。

  誘發糖尿病的原因大致上來說有兩大重點:生活和飲食習慣不佳,根據初步問診的結果,這名第一次前來就診的患者平日的飲食內容算得上優質,生活作息也十分規律,因此我大膽推測應該不是「糖尿病」。

  我問他:「有沒有留意過自己補充水分的狀態是怎樣?例如都是什麼時候喝?喝多少?」患者回答:「有,很詭異,小考的時候小喝、大考的時候大喝,小喝的時候小渴,大喝的時候大渴,總之就是越喝越渴!」少年的描述一針見血地道出了關鍵點,其實這一切可能是自律神經作祟。

  人的唾液有黏液和水液之分,當交感神經亢奮的時候,黏液會變多,反之副交感神經活絡時,水液會變多。

  許多人一感到緊張(交感神經亢奮),就會覺得口乾舌燥(口水變黏稠)而忍不住拚命補充水分,但過多的水會稀釋黏液,使得口腔中的水分發散,導致口渴的現象更加明顯,因此陷入「口乾→喝水→口更乾→喝更多水→口始終很乾」的惡性循環中。

  感到緊張、口乾舌燥時想喝水,是自然的生理反應,喝水時要把握「分次、適度」的原則,將每日的飲水量平均分配,每次補充適量的水,100CC、200CC、300CC都可以,一口一口慢慢喝,如此一來就不怕「越喝越渴」。

  少年調整喝水的方式後,不再出現「越喝越渴」的情形。

(作者為嘉義市郭育祥診所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127    

 

  「好煩喔,又開始頭痛了!」

  屏除掉因疾病而引起的頭痛,我們可以把耳熟能詳的「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換成「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不少患者告訴我,當頭痛起來的時候,他們都有一種想要撞牆的衝動。可見,頭痛有多令人困擾了。

 

          實際上,因心情煩躁、過度勞累、情緒緊繃所引起的頭痛,是可以藉由每天的放鬆來預防,降低其發生機率。接下來將介紹簡單的「頭部側傾操」。建議有頭痛經驗的人,只要抓到時間,就抽個空做做放鬆運動。

 

採站姿。

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肩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不要用力。

 

用鼻子吸氣。

慢慢用鼻子吸氣,放鬆你的橫膈膜,這時你的腹部會慢慢脹起來。

 

噘嘴吐氣,頭緩緩傾向右側。

一邊吐氣,一邊把頭往右邊肩膀方向伸展,越靠近肩膀越好。

 

用鼻子吸氣,回正。

緩緩吸氣,回正頭部。

 

噘嘴吐氣,頭緩緩傾向左側。

一邊吐氣,一邊把頭往左邊肩膀方向伸展,越靠近肩膀越好。

 

重複步驟2510次。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頭痛,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呼吸法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你可以這麼做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4  

  止痛藥是對付頭痛的唯一方法?!錯,吃止痛藥是快速紓解疼痛的方法,但絕對不是唯一方法。基本上,偏頭痛是可以從根本上全面治癒的,但這需要醫師專業的診斷,從多面向設法讓自律神經功能回復正常。

 

  偏頭痛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很大,我認為,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最好方法。頭痛就像山崩一樣,有一點小落石就該做預防動作。頭痛發作的前兆只有自己知道,建議偏頭痛的人,小落石出現時就該快服用止痛藥,以免真的山崩地裂。至於其他保健,請參考下列建議。

 

飲食保健方面

遠離含酪胺酸食物:

酪胺酸是一種非必需胺基酸,根據研究,它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引發偏頭痛。乳酪、起司、巧克力、柑橘類食物、沙丁魚、動物肝臟、番茄、牛奶等食物中,都含有酪胺酸成分,有頭痛問題的人要特別小心。

 

遠離代糖及味精:

研究發現,常見的代糖「阿斯巴甜」、味精,可能是引發偏頭痛的兇手之一。阿斯巴甜會刺激末梢神經,造成肌肉緊繃,進而誘發頭痛;味精則是會造成血管收縮,引發頭痛。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食物,少碰為妙。

 

遠離含硝酸鹽的食品:

硝酸鹽是一種保色劑,主要用在肉類的加工,目的是用來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香腸、火腿、熱狗、臘肉、培根等食物,都含有硝酸鹽。這類食物極有可能引發頭痛。

 

多補充鈣與鎂:

鈣和鎂是天然的鎮定劑、止痛藥,能放鬆肌肉、調節血流。身體缺乏鈣、鎂,無非是增添頭痛作亂的機率。富含鈣的食物,如小魚乾、深綠色蔬菜、黑芝麻、雪裡紅;富含鎂的食物,如全穀類、堅果類。

 

多攝取維生素B2

維生素B2又稱為「核黃素」,具保護神經的作用。研究發現,多攝取維生素B2,能降低偏頭痛發生的機率。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奶類、瘦肉、動物肝臟、牡蠣等。特別提醒,若要服用口服高劑量維生素B2產品,最好先請教醫師,別貿然自行服用。

 

多補充深海魚油:

研究顯示,深海魚油(Omega3),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平衡腦血管的血流量,對於改善偏頭痛有不錯的效果。一般深海的大型魚類,都富含魚油。特別提醒,深海魚容易有重金屬問題,最好確定購買來源。

 

適量攝取豆類:

豆類中所含的五-羥色胺酸(5-HTP)成分,是血清素的媒介,研究顯示,補充五-羥色胺酸的攝取,能增加體內血清素的分泌。頭痛患者(尤其是偏頭痛)若能適量補充,有助於降低頭痛的發生機率。

 

咖啡少喝為妙:

咖啡是不少頭痛者的救星,主要是因為咖啡因能緩和頭痛。不過,長期且頻繁的喝咖啡,卻可能導致咖啡因上癮,換來的下場是不喝咖啡就頭痛。奉勸有頭痛困擾的人,不要靠喝咖啡來對抗頭痛,以免陷入惡性循環中。

 

生活保健方面

維持正常的作息:

正常的作息包含不熬夜、三餐定時定量。睡眠不足、餓肚子都容易引發頭痛。不希望頭痛來找碴,首先要讓自己生活規律。

 

遠離煙酒:

煙、酒向來都是危害身體健康的黑名單,過量成癮更是傷身。煙不論是哪個種類,對身體都沒有益處,會頭痛的人應該戒掉。至於酒,雖然研究顯示,每天小啜紅酒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紅酒含有會誘發偏頭痛的化學物質,有頭痛病史的人最好遠離。此外,啤酒也不適合。

 

善用熱敷和冰袋:

熱敷、冰袋是舒緩頭痛的利器,不過要特別留心,不同狀況的頭痛,應該要採取不一樣的對策喔!因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所引發的緊張型頭痛,要採用「熱敷」;因血管痙攣,導致太陽穴有搏動性疼痛的偏頭痛,要採用「冷敷或冰敷」。

 

養成運動習慣,但避免激烈運動:

舒緩的運動,有助於降低頭痛發生的機率,像是瑜伽、太極、氣功、步行,都能幫助穩定自律神經、舒緩緊繃的肌肉。若在運動過程中,能搭配調息吐納,效果會更好。對於易頭痛體質的人來說,激烈運動沒辦法讓全身放鬆,且容易引發頭痛,要特別小心。

 

學會放鬆肩膀:

生活緊繃的人,很容易養成聳肩的壞習慣。這樣讓肩頸肌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影響血液循環。根據調查顯示,頸部疼痛會提高頭痛的發生機率,提醒各位讀者,尤其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工作1小時左右,就該起身動一動,扭扭脖子,放鬆你的肩膀。

 

避免冷氣直吹:

氣候變化是引發偏頭痛的原因之一,例如天氣驟變、冷鋒過境、氣壓改變、濕度上升等。炎熱的夏天,冷氣直吹是引發偏頭痛常見的原因,奉勸各位頭痛患者,別因為貪涼而讓冷氣直吹。另外提醒,偏頭痛患者對光線也很敏感,正午時分陽光較強烈,若要出門,建議戴上太陽眼鏡、洋傘,好遮蔽強光。

 

少去吵雜的環境:

根據統計,7成以上的偏頭痛患者,對於吵鬧的聲音非常敏感。不論是音樂、小孩子的嬉鬧聲、哭聲等,只要空間充滿吵雜聲響,偏頭痛就容易來敲門。希望減少偏頭痛發生的機率,就盡量少去吵雜的環境吧!

 

穴位按摩舒緩頭痛:

穴位按摩能有效舒緩頭痛,若疼痛點在後腦,可以按「風池穴」;疼痛點在前額,可以按「太陽穴」、「合谷穴」;疼痛點在頭頂,可以按摩整個頭皮。

 

郭醫師小教室

穴位找一找

頭痛部位

穴位/按摩處

按摩法

後腦

風池穴,位於後腦骨最下緣,脖子與頭部交接處的外側,左右對稱

雙手大拇指放在風池穴上,其他4指向上,托住後腦不動。大拇指指腹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約2分鐘。

前額

太陽穴,位於眉毛、眼睛兩者尾端中點向後約1寸的凹陷處,左右對稱

以雙手大拇指指腹,採90度往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約1分鐘

合谷穴,位於虎口的中央處,左右對稱

右手大拇指指腹按壓左手合谷穴,每按5秒鐘,休息2秒鐘,一共進行15次。接著換邊。

頭頂

整個頭皮

輕鬆握拳,用大拇指指關節按摩頭皮。從前額開始,做小圈狀按摩。進行路徑採S形,一邊移動一邊按摩,一直到後腦杓。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頭痛,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呼吸法

《健康新知》轉一轉頭,減緩頭痛~頭部側傾操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010  

  會被頭痛盯上的人(不論是緊張性頭痛,還是偏頭痛),大多具有較敏感、易緊張、生活繁忙等特質。腹部呼吸能讓人感到放鬆,有效舒緩疼痛的感覺。

 

  一般說來,緊張性頭痛是因為頭頸部肌肉太緊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所引發的不適。透過腹式呼吸,達到放鬆肌肉的目的,就能減少疼痛的發作。

 

  另外,醫學研究針對經常偏頭痛患者,進行血液檢查時發現,當偏頭痛發作時,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有偏低的趨勢。我們都知道,血清素主導著人類的情緒、掌管著喜、怒、哀、樂。但你或許不知道,腸道分泌了大部分的血清素(事實上,目前研究發現,腸道分泌的神經傳導介質有30多種)。透過腹式呼吸,提升血液中的血清素,能改善偏頭痛。 

 

  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了解該怎麼呼吸,才能減緩惱人的頭痛吧! 

 

採坐姿,閉上眼睛

找一張坐起來舒服、能雙腳踩地的椅子。雙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先輕輕將氣吐盡。

 

用鼻子吸氣。

緩緩用鼻子吸氣,將氣吸入肚子。盡量放慢速度,但別太勉強自己。

這時候,請發揮想像力,想像鼻子吸入了一支「擊退頭痛大隊」,這些小尖兵正緩緩朝疼痛的部位前進。

一方面要將氣體吸入肚子,一方面又要想像空氣到了疼痛部位,的確有點難度,不過若能正確做到,效果會加倍喔!加油!

 

短暫憋氣。

吸飽氣之後,短暫憋氣。想像小尖兵們打勝戰。

 

噘嘴慢慢吐氣。

噘起嘴巴,慢慢吐氣。(噘起嘴巴,能讓你更容易控制吐氣的速度跟吐出的量。

想像小尖兵們把戰敗的疼痛分子,一個個從頭部扛下來。

 

吐完三分之一的氣後,短暫憋氣。

請自行斟酌,在大概吐完三分之一的氣之後,短暫憋氣。

這時候,腦海中想像疼痛分子的屍體,被小尖兵搬到嘴巴聚集。

 

吐氣。

一樣噘嘴慢慢吐氣,想像所有疼痛分子全被吐出體外。

 

重複進行10次。 

 

貼心叮嚀:

熟悉腹部呼吸後再進行更好

  這個呼吸法,一定要用腹式呼吸。進行腹式呼吸,能刺激腸道、按摩五臟六腑,不僅能使全身放鬆,還能促使腸道分泌令人感到愉快、舒服的神經傳導物質。若無法掌握腹式呼吸,則效果會大打折扣。不熟悉腹式呼吸的人,也可以先練習簡單的腹式呼吸,一樣能舒緩頭痛。等到熟練之後,再配合想像力練習,讓效果倍增。

 

  另外提醒,用呼吸舒緩頭痛,最好是在頭痛感覺還輕微的時候進行。若已經疼痛的相當劇烈,恐怕無法單純靠呼吸就能趕走頭痛。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頭痛,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9.12

 「運動有益健康,運動能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促進身體代謝功能,將體內廢物排清,趕走疲勞,提升免疫力在這個知識爆炸、養生概念盛行的今日,關於運動的優點,大家都能默念出幾大項。只不過「知易行難」,運動好處一堆,但能實際「身體力行」的人,則寥寥可數。尤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對於運動更總是三分鐘熱度,經常「兩天捕魚、三天曬網」。

 

如果你剛好也是「成天掛念著要運動,卻又遲遲沒有行動」的人,看到以下的建議,一定會非常開心。沒錯,這方法可以說是懶人救星。每回看診,我從不對患者提出「用運動改善疲勞」的建議,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大家都非常聰明,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如果能做、願意做、做了有效,也不會出現在我的門診中。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打從心底,不認為那是「人人皆適用,可有效趕走疲勞」的好方法。

 

  沒有例外,每個疲勞的人,最愛說的一句話不外乎是:

  「我很難擠出時間運動。」

  「我都快累癱了,哪還有氣力再動啊!」

 

沒錯,或許有許多專家會說這些都是藉口,可是我卻認為那再真實不過了。那麼,究竟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為又忙碌又疲累的現代人緩解疲勞呢?當然有,請看以下的懶人運動法。

 

  1. 站在一面牆前面。雙手打直,按在牆壁上。
  2. 身體與牆壁的距離,大概是身高減50公分。這時候你的身體自然呈現傾斜狀態。
  3. 慢慢吸氣,將腰往後拉,雙手配合往下,直到身體與地板成平行狀。
  4. 慢慢吐氣,盡可能伸展脊椎和腳底。
  5. 維持動作2分鐘,並深呼吸。吐氣時,盡量伸展。
  6. 視自身狀況,重複前面步驟,直到感到身心舒暢、肌肉放鬆為止。

 

貼心叮嚀:盡情打開胸腹

  解除疲勞的懶人運動法,主要是透過肢體動作,來打開胸腹。呼吸的時候,不需要侷限於腹部呼吸,若能一同運動胸部呼吸會更好。

 

倘若,你十分熱愛運動,那麼我絕不反對你每天抽出時間來,到戶外走一走、動一動。在我的觀念裡,運動是一種嗜好,不應該勉強自己。勉強進行效果也不會理想!若真的不愛到戶外跑、跳、碰,在室內伸展筋骨,認真練習呼吸,效果也很好唷!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消除疲勞,你可以這麼吃

《健康新知》改善疲勞呼吸法~想像淨化呼吸法

《醫師手札》我累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8.22  

  結束忙碌的一天之後,多數人喜歡用美食來慰勞自己,期望透過味蕾的享受,紓解身心的壓力。現在的餐點,除了講究色、香、味之外,外表的美觀、擺盤更是講究。享受美食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場身心靈的饗宴,但是,小心!吃錯東西可是會讓你越來越疲勞喔!

 

  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關心一下,該怎麼吃才能消除疲勞。

 

多攝取新鮮蔬菜、適量的水果:

  新鮮蔬果通常富含維生素C,能幫助消除身體中的乳酸,減少身體痠痛的不適感。此外,疲勞的時候,細胞容易氧化,維生素C能幫助掃除體內的自由基,達到抗氧化的效果。深綠色的蔬菜,如綠花椰菜、地瓜葉;柑橘類水果,如柳丁、橘子、葡萄柚等是大家最理想的選擇。特別提醒,水果中的果糖易使血糖上升,我建議適量食用即可。

 

交替選食五穀雜糧:

  五穀雜糧富含維生素B群,能幫助代謝身體的乳酸、維持神經系統的運作,並且促進新陳代謝,維持活力。建議大家可以偶爾吃吃胚芽米、糙米、雜糧麵包、五榖饅頭等。

 

蛋糕、餅乾少吃:

  精緻的蛋糕、餅乾,向來是女性朋友的最愛。不過,這類食物容易會影響腎上腺素的起伏,也易促使人體釋放大量的胰島素,在血糖值急速下降的狀況下,我們就容易感到疲倦。

 

多喝水:

  水能幫助身體代謝廢棄物,感覺疲勞的時候喝口水,還可以讓思考更敏捷,並且舒緩身體的倦意。現代人喜愛喝含糖飲料,而不愛喝水,這實在不是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建議應該要調整一下。經常有人問我:「郭醫師,我可以喝冰水嗎?」當然可以!古人說「冰水寒,傷身」,我認為那只是古人所提出「可能的假設」。真正原因是沒燒開的水不潔,含有細菌,才會傷身致病。冰冷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至於太熱的水,容易傷害食道,喝水時要注意。

 

均衡飲食:

  營養不均衡也是造成疲勞的原因之一。每種食物所含營養素皆不同,我們的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的支持,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營養不均衡,造成生理運作及代謝的不正常,當然就容易產生疲勞感。

 

適量補充含鐵的食物:

  鐵能增加體內血液氧氣的運送量,讓血液循環更順暢,讓體內的氧氣更足夠。為數不少的人因為血液循環變差而疲勞,這時候,適量補充含鐵食物,如瘦紅肉、豆類、深綠多葉蔬菜、堅果等,能有效消除疲勞感。

 

適量攝取海鮮類食物:

  海鮮類食物如貝類、甲殼類富含鋅。對於身體成長、發育以及代謝來說,鋅是重要的營養素。它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與修補、穩定身體的血液狀態、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還能消除自由基的破壞,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足量但不過量的攝取,對維持健康、消除疲勞有益。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改善疲勞呼吸法~想像淨化呼吸法

《醫師手札》我累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