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口乾舌燥的感覺人人可能都有過,差別只在於發生的機率頻不頻繁,或者問題有沒有嚴重到對你形成困擾(有困擾才會注意到)。前陣子參加節目錄影,聊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症狀....

(請參考下圖)

15122801.jpg 

15122802.jpg 

15122803.jpg 

15122804.jpg 

  同場來賓之一的徐薇老師經過簡易的檢測,結果屬於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而她的症狀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口乾。

  時常需要講課或者上節目,徐老師的工作都是得"靠嘴"吃飯的,卻老是口乾舌燥的,肯定是非常困擾的,錄影空檔間徐老師也描述了自己的狀況,表示就算一直一直喝水,還是覺得喉嚨好乾.......這情形其實跟我經常在門診聽到的是如出一轍啊!屬於非常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程度略輕者會感覺口乾,程度較重者則反覆提及「喉嚨卡卡的」,像這樣的描述在病歷上,往往會被記錄為「喉頭異物感」(容後再提)

  口乾舌燥該怎麼辦?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直覺反應就是「多喝水呀~」

殊不知有時候問題就是出在「多喝水」,水喝得過多了、過快了,口腔會感覺更乾而非濕潤喔!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唾液被稀釋了!

  俗稱口水的唾液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水份,裡頭還包含多種具有不同作用的物質,像是電解質、多種消化酶、抗菌成分,以及能為黏膜組織帶來保護作用的黏液。人體的黏膜組織上自鼻腔下至腸道,分別需要不同的黏液來保護,其中從口腔到喉頭這一段,仰賴的就是唾液。唾液的成分比例並非永遠一致,而是會依照生理運作的需求進行調整,例如進食的時候比較稀且量多,方便我們在咀嚼的時候,能有足夠的液體來與食物混合,幫助澱粉類的消化與後續吞嚥,而睡覺時口水中的黏液則會多一些,讓它停留在口腔的時間較長,做好滋潤保護的工作,且量略少讓我們能睡得更安穩,不至於因吞嚥口水而嗆到,甚至是影響睡眠。

  正常情況下,自律神經會妥善決定唾液的分泌,該分泌多少、該多稀多濃稠,這一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會配合生理的作息與狀態,自行溝通協調,可是當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呢?我常說「由於自律神經遍佈全身上下,因此一但失調,症狀可能出現在全身上下任一處」,因此「唾液的分泌跟著出問題」自然一點也不奇怪。具體的情況常常是分泌不足,或者黏液成分過少,因此人容易感覺口乾舌燥,也有不少人會反映喉嚨卡卡的,好像有什麼東西哽住了,想吐但吐不出來要吞也吞不下去,所以總是時不時的就習慣咳個兩聲,清清喉嚨,這就是前面我們所提過的「喉嚨異物感」。其實喉頭的異物感並非真的有異物存在,只是因為在咽喉處缺少了黏液的保護與潤滑,且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明顯,使得喉頭肌肉異常緊縮所致。

  無論是輕微的口乾或者是較嚴重的喉嚨異物感,起因之一都是黏液偏少,但此時如果選擇拼命喝水,希望能獲得滋潤,恐怕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唾液中稠稠的黏液會因此被稀釋、沖得更淡,結果就是感覺更乾、更卡

  說到底,口乾不等於口渴,渴了,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多喝水當然是正確的,「乾」則是因為唾液分泌不足或者其中的黏液成分太少,適當地刺激口水分泌才是解決之道,倘若是發生頻率不高、程度較輕微,建議可以咀嚼無糖口香糖,將有明顯的幫助,但如果總是口乾舌燥,且嚴重時總有揮之不去的異物感,最好還是尋求專業協助,檢察一下自律神經是否協調,以便對症下藥,進行根本治療。

編按:本文精華版2016.01.12於聯合報刊出 網路連結:多喝水口更乾?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延伸閱讀

《媒體專訪》小心自律神經失調 @年代MUCH台‧別讓身體不開
《媒體專訪》不明的病因影響生活 @中天綜合台 真心看台灣
《媒體專訪》全身不對勁 卻檢查不出原因? 東森財經新聞台‧五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平衡不失調 根本解決「腸躁症」15.04.12
《媒體專訪》到底生了什麼病?小心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生活
《媒體專訪》協調自律神經 就靠慢慢呼吸@15.10.10聯合報
《媒體專訪》夜夜數羊到天明-失眠~《醫美時尚》103年9月
《媒體專訪》消除疲勞!必吃9天然抗氧化劑
《媒體專訪》掌握保暖訣竅 告別手腳冰冷 @15.12.14自由時報
《媒體專訪》壓力OUT!13種快樂食物不憂鬱
《媒體專訪》聰明解救身體三大壓力危機~《醫美人》102年8月
《媒體專訪》擺脫小毛病!10種食物提升免疫力
《媒體專訪》穩定自律神經 舒服度過更年期~自由時報12.05.21
《健康新知》手腳動一動,肩膀跟著鬆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將我們推向危險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肥胖喔!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的作用
《健康新知》告別冰山封號,榮登暖男暖女寶座
《健康新知》改善肩頸僵硬痠痛,你可以這麼做
《健康新知》改善疲勞呼吸法~想像淨化呼吸法
《健康新知》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健康新知》長期失眠焦慮 小心恐慌症上身
《健康新知》面對不受控的腸胃,你可以這麼做
《健康新知》消除疲勞,你可以這麼吃
《健康新知》起身動一動,趕走疲勞~伸展脊椎操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焦慮都不見~貓式呼吸法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腸胃問題不再來
《健康新知》動一動肢體,重回年輕懷抱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你可以這麼做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呼吸法
《健康新知》開水越喝越渴 太緊張惹的禍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意外衝擊 常見急性過度換氣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感覺吸不到空氣?!暫時停止呼吸就對了!
《健康新知》預防失眠,你可以這麼吃
《健康新知》對付耳鳴,你可以這麼做
《健康新知》睡不好是減肥者的大噩夢 @林暉宗醫師
《健康新知》睡眠習慣差 體重易升 @台灣新生報
《健康新知》頭暈不是病,長期暈起來要人命
《健康新知》轉一轉頭,減緩頭痛~頭部側傾操
《健康新知》變化萬千的百變女郎-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手札》21世紀健康最大殺手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又鬧肚子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失眠,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平衡自律神經 帶來好孕氣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全身不明痠痛 慎防纖維肌痛症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好好呼吸 穩定自律神經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老化,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耳鳴,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全身上下都可能失調 @張元鳳醫師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就是憂鬱症嗎?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別怕自律神經失調 面對就能夠戰勝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我累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更年期vs自律神經失調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每逢過年必定激增的『年前症候群』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會不會好?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延緩老化,我都這麼吃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醫生老說我沒病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肥胖與失眠VS內分泌與自律神經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肩頸僵硬,怎麼治?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為什麼手腳總是”冷吱吱”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胸口悶痛就是心臟病?!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常常火燒心 「藥」先平衡自律神經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痛苦無人知的心情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當"甩一甩"也甩不掉手麻的感覺時...@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對症下藥,20%就不必濫用健保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鋼鐵人也會得...打敗恐慌症先學會面對 @張元鳳醫
《醫師手札》頭痛,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小編報報》看內分泌失調之心酸血淚史~轉載自莊鎔榕blog
《小編報報》看內分泌失調之心酸血淚史part2~轉載自莊鎔榕
《分享點滴》失眠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事
《分享點滴》打敗產後自律神經失調,重拾當媽咪的喜悅
《分享點滴》足足暈眩了21年 終於清醒的感覺真好
《分享點滴》身體不再做水災~蔡媽媽
《分享點滴》原來,我是自律神經失調
《分享點滴》健康,才能讓我做最喜歡做的事!
《分享點滴》終結自律神經失調,重獲新生
《輕鬆一下》內憂外患
《輕鬆一下》夜長夢多
《輕鬆一下》痠痠公主
《輕鬆一下》睡不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Guo 的頭像
    Dr.Guo

    Dr.Guo‧《郭育祥診所》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