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舌燥的感覺人人可能都有過,差別只在於發生的機率頻不頻繁,或者問題有沒有嚴重到對你形成困擾(有困擾才會注意到)。前陣子參加節目錄影,聊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諸多症狀....
(請參考下圖)
同場來賓之一的徐薇老師經過簡易的檢測,結果屬於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而她的症狀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口乾。
時常需要講課或者上節目,徐老師的工作都是得"靠嘴"吃飯的,卻老是口乾舌燥的,肯定是非常困擾的,錄影空檔間徐老師也描述了自己的狀況,表示就算一直一直喝水,還是覺得喉嚨好乾.......這情形其實跟我經常在門診聽到的是如出一轍啊!屬於非常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程度略輕者會感覺口乾,程度較重者則反覆提及「喉嚨卡卡的」,像這樣的描述在病歷上,往往會被記錄為「喉頭異物感」(容後再提)。
口乾舌燥該怎麼辦?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直覺反應就是「多喝水呀~」
殊不知有時候問題就是出在「多喝水」,水喝得過多了、過快了,口腔會感覺更乾而非濕潤喔!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唾液被稀釋了!
俗稱口水的唾液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水份,裡頭還包含多種具有不同作用的物質,像是電解質、多種消化酶、抗菌成分,以及能為黏膜組織帶來保護作用的黏液。人體的黏膜組織上自鼻腔下至腸道,分別需要不同的黏液來保護,其中從口腔到喉頭這一段,仰賴的就是唾液。唾液的成分比例並非永遠一致,而是會依照生理運作的需求進行調整,例如進食的時候比較稀且量多,方便我們在咀嚼的時候,能有足夠的液體來與食物混合,幫助澱粉類的消化與後續吞嚥,而睡覺時口水中的黏液則會多一些,讓它停留在口腔的時間較長,做好滋潤保護的工作,且量略少讓我們能睡得更安穩,不至於因吞嚥口水而嗆到,甚至是影響睡眠。
正常情況下,自律神經會妥善決定唾液的分泌,該分泌多少、該多稀多濃稠,這一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會配合生理的作息與狀態,自行溝通協調,可是當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呢?我常說「由於自律神經遍佈全身上下,因此一但失調,症狀可能出現在全身上下任一處」,因此「唾液的分泌跟著出問題」自然一點也不奇怪。具體的情況常常是分泌不足,或者黏液成分過少,因此人容易感覺口乾舌燥,也有不少人會反映喉嚨卡卡的,好像有什麼東西哽住了,想吐但吐不出來要吞也吞不下去,所以總是時不時的就習慣咳個兩聲,清清喉嚨,這就是前面我們所提過的「喉嚨異物感」。其實喉頭的異物感並非真的有異物存在,只是因為在咽喉處缺少了黏液的保護與潤滑,且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明顯,使得喉頭肌肉異常緊縮所致。
無論是輕微的口乾或者是較嚴重的喉嚨異物感,起因之一都是黏液偏少,但此時如果選擇拼命喝水,希望能獲得滋潤,恐怕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唾液中稠稠的黏液會因此被稀釋、沖得更淡,結果就是感覺更乾、更卡!
說到底,口乾不等於口渴,渴了,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多喝水當然是正確的,「乾」則是因為唾液分泌不足或者其中的黏液成分太少,適當地刺激口水分泌才是解決之道,倘若是發生頻率不高、程度較輕微,建議可以咀嚼無糖口香糖,將有明顯的幫助,但如果總是口乾舌燥,且嚴重時總有揮之不去的異物感,最好還是尋求專業協助,檢察一下自律神經是否協調,以便對症下藥,進行根本治療。
編按:本文精華版2016.01.12於聯合報刊出 網路連結:多喝水口更乾?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