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敬啟者 郭育祥診所位於嘉義市 任何指稱擁有本院配方或合作關係均非事實 切勿輕信上當,以免危害您的健康 本院已委任林春發律師對於侵權將依法採取行動

目前分類:醫師手札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50304  

  一直以來,在我門診的患者中,有一小群人長期受到耳鳴的干擾。這些人總是這麼形容自己:「耳鳴讓我們像孤兒一樣,沒人可以理解我們內心的感受。」的確,沒有長期飽受耳鳴干擾的人,大概很難理解這些人每天面對的是什麼。

 

  耳鳴對我來說,是一種很特別的症狀,並非是因為少數人才有(實際上人數一點都不少),而是因為只有患者自己能聽到,每個人對於耳朵內的聲音,有著不同的描述。A患者說:「那是轟隆轟隆的聲音」、B患者說:「那是蟬聲」、C患者說:「那是嗡嗡聲」。而我只能聽著他們形容,卻完全聽不到那聲音。「郭醫師,相信我,你聽不到是幸運的!」D患者這麼告訴我,嗯!我百分之百同意也相信。

 

  以往,我們總認為,耳鳴是一種老化現在,老年人才會有。根據我的臨床經驗,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而失衡,是導致現代人(年輕人)耳鳴常見原因,而壓力則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元凶。

 

貼心叮嚀:造成耳鳴的可能原因

  耳鳴多半是一種症狀,但致病原因複雜,感冒、藥物、壓力、環境噪音、疾病、聽覺神經退化等,都可能引起耳鳴。當耳鳴符合以下幾項描述,建議立刻前往醫院,接受專業檢查。

  • 以前從來沒有耳鳴,最近幾個月才開始出現。
  • 單側的耳鳴。
  • 耳鳴聲音越來越大。

 

  不少前來我門診的患者,都曾被判定耳鳴原因為「內耳不平衡」。這些人多半透過服用血管擴張劑、止暈止吐藥等藥物,來治療耳鳴,效果通常有限且短暫。當我告知這些患者,耳鳴是因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時,多數人都會用迷濛的雙眼望著我。屬於醫學領域的專業,努力找答案的你們不需要詳細全盤了解,我想要告訴你們的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耳鳴,可以透過深呼吸,來減緩不適症狀

 

  如果,你因為耳鳴,跑了好多家耳鼻喉科、甚至是大型醫院,最後檢查結果都是:沒問題,那麼你的耳鳴極可能是壓力過大所引起。這時候,請學會放鬆自己,抓住機會用肚子呼吸,讓自律神經回復平衡。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對付耳鳴,你可以這麼做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212  

  拜醫學醫療科技進步所賜,延緩衰老的抗老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吃的、擦的、喝的,各種抗老產品都宣稱自己具有回春效果。但真正有效的有多少?!如果真的能「回春」,日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少,你知道嗎?!

 

2004年起有幸加入「美國抗老與美容醫學協會」(A4M),成為正式的醫師會員,因此往往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各式各樣"正確"的抗老新知,也獲得許多與醫學界的前輩、後進們交流對談的機會,在這樣的學術優勢下,對於現存於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抗氧化劑(抗氧化才能夠抗老化^^)真可不客氣地說一句是「瞭若指掌」,無論是內容成分或者實際效果.......。

 

人人都怕老,人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年輕有活力,為什麼?因為除了外觀上的優勢之外,抗老化真正的意義在於更健康的內在與身體機能。我也是一般人,對於抗老的期待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有機會可以獲得第一手的相關資訊,有什麼道理不運用在自己身上呢?於是乎,這些年來我也很認真的透過各種保健食品來追趕青春的腳步(笑),一直到現今,終於.........從剛進醫院擔任實習醫師,卻總被誤認為主任級人物的"臭老樣",轉變為常聽人說:「哇!郭醫師,你比實際年紀看起來還年輕許多!」,想來成效應該還不賴(又笑)。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這些年來,我對營養補充品的選擇,或許也可以讓各位做參考,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抗老補充品。

 

綜合維他命

1顆/天。

選擇大廠牌所販售之產品。

特別提醒注意,維生素E要選擇天然劑型,

合成的維生素E由石化原料提煉,我對它可是敬而遠之。

 

輔酵素Q10

100毫克/天。

輔酵素Q10提供細胞能量,讓系統快速活化。

 

硫辛酸

100毫克/天。

硫酸鋅是超級抗氧化劑,兼具脂溶性與水溶性的特性,是對抗頑強自由基最佳小助手。

另外,硫酸鋅在控制血糖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

 

原花青素OPC

100毫克/天。

在抗氧化界很熱門的葡萄籽就是其中一種。

基本上,我每三個月會換一種抗氧化劑,

如莓類、柑橘類、十字花科類、胡蘿蔔、紅葡萄及葡萄酒、番茄、茶等提煉的抗氧化劑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老化,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231-02  

又一年要結束

想想也真奇妙

今晚睡下後,明朝醒來,就已經是2015了

即使太陽照常升起落下

即使體重計上的數字沒有變化 (可惡)

但這日子感覺就是不太一樣

新開始總是令人期待、振奮

也難怪象徵著迎新送舊的跨年活動會如此叫人樂此不疲

 

送舊,是告別過去的一年,

不好的、不足的、不滿意的一切說再見

 

迎新,是敞開雙手擁抱一整年的美好

希望、理想、期待....都積極地向我們招手,要我們用力、大步的朝目標奔去

 

看診、開會、研究病例、專業進修....

寫書、整理資料、上通告、接受採訪....

身為院長,我的日常生活被上述種種圍繞

過去因為時間上的不允許

常讓我無暇思考太多醫療領域以外的大小事

但很慶幸的是,診所內有群非常優秀的團隊

總是在關鍵時刻彌補我的不足

而前來診所的老朋友新朋友們

也總是體現最大的耐心來包容我們

針對這一切,以往我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但今年不一樣了!

除了滿滿的感謝之外

也期許自己與整個團隊

來年要更好、更進步

 

整個2014,診所花了許多力氣在提升服務品質

包括讓看診流程更順暢、縮短等候時間、加快製藥程序.......

當然還不盡完美,一定還有許多得持續改善之處

但希望我們這一整年的用心,能讓前來診所的諸位感覺到

而所有應該加強的,就是我們2015準備繼續努力的目標

以希望各位能透過各種管道與方式....診所、臉書專頁、部落格、官方網站...

不吝提供您的意見與感受讓我們知道

讓我們在2015有機會成為更棒的『郭育祥診所』

 

祝 各位新年快樂 健康平安

 

                                      郭育祥 寫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205  

「郭醫師,為什麼我覺得我這一陣子老化得好快啊?很煩耶!身體功能一個個出狀況,就連皮膚也變得好粗糙喔,難看死了。好像,即便我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都抓不住耶!」

 

今年38歲的陳小姐,是個打扮新潮的粉領族,在我眼中她依舊是亮麗動人的,只不過,她眼中的自己卻是「大不如前」。

 

老化應該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一件事吧!其實,我們都知道,老化是必然的,但對於「迎接老化」,幾乎所有人心中總是充滿排斥。身體如同一部機器,用久了自然會磨損,這也是老化發生的原因,而高壓力的生活模式,更是加速我們老化的幕後黑手。

 

就拿陳小姐當作例子吧!自律神經的失調,使得失眠、頭痛、食慾不振、肩膀痠痛、脹氣等不適症狀,輪番上陣,綿延不盡,讓她身心俱疲。情緒的不穩定,影響了內分泌,皮膚、體型漸漸變了樣,老化不知不覺就出現了。

 

當然,老化不僅僅單只樣貌上的改變,生理上的改變也是老化的指標,例如:以前不管怎麼大吃特吃,都很難在身材留下明顯足跡,現在剛好相反。就算嚴格控制飲食,身材還是像吹氣球一樣澎脹了起來;以前再怎麼熬夜,隔天依舊可以精神奕奕,面對工作挑戰,現在完全不行;以前傷口復原速度很快,現在則像老牛一樣慢吞吞。新陳代謝減緩,身體由內到外,修復功能都大不如前,這也是老化的現象。

 

加速老化的原因眾多,自律神經失調只是其一,其他如慢性病纏身、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當等,都屬於名單上的成員。

 

很多人都知道,自由基是造成老化的元兇,也知道具有抗氧化效果的營養素,能夠對抗自由基。於是乎,人手一罐抗氧化保健食品,想到就吞一顆。嘿,親愛的讀者們,保健食品不是仙丹,真的沒有必要這樣吃。

 

沒有人能夠倒轉生理時鐘,抗氧化劑也不行。但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深呼吸,來幫身體進行排毒,提升新陳代謝率,讓細胞老化速度慢一點,讓自己年輕久一點,健康久一點。

 

不管你是怕老、還是想要變年輕,請跟著我一起深呼吸吧!只要持之以恆,你就會發現皮膚光滑了、體態輕盈了、肚子不見了!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0.03   

         郭醫師,快救救我,我頭要爆炸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頭抽痛得很厲害,好像有人在我腦海裡打鼓一樣,碰碰碰的,難過死了。

 

          今年37歲的王先生,從國中時期就飽受頭痛之苦,還曾為此休學,他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頭痛。年輕的時候,因為害怕看醫生,所以選擇忍受頭痛,心裡偷偷期待青春期過後,體質能轉變,讓他遠離頭痛。可惜,老天爺並沒有讓他如願,他就這樣一路痛到現在。出社會後,害怕自己的頭痛是因為腦子長了「不乾淨的東西」,王先生硬著頭皮到醫院報到。沒想到,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而他依舊無法擺脫頭痛。由於頭痛實在惱人,王先生因此從內科、鼻喉科、看到了眼科,卻查不出個所以然。

 

          最後,王先生來到了我這裡。很明顯的,那令他幾乎要失控的頭痛,是偏頭痛,引發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

 

          頭痛,是很多人再熟悉不過的老毛病,它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很難擺脫,痛起來難過得令人想撞牆。頭痛顧名思義就是頭部疼痛,所謂的頭部指的範圍廣泛,舉凡頸部、脖子以上的部位都算是。

 

頭痛是一種非常頻繁的症狀,根據調查,台灣地區每天有超過10萬的人在頭痛。雖然腦部病變也會造成頭痛,但真正有問題的是極少數,大部分的人只是單純的頭痛,其中又以「緊張性頭痛」、「偏頭痛」為大多數。

 

 

郭醫師小教室:

何謂「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多半因緊張情緒、長期固定姿勢所引起。最常發生在後腦杓、太陽穴等有肌肉的區域。緊張性頭痛發作時,患者一般會感到頭、頸,甚至到肩膀、背部一整個緊緊的,且早上通常沒什麼感覺,到了下午就越發明顯。

 

何謂「偏頭痛」

  關於偏頭痛發生的原因,目前在醫學界裡還存有很大的爭議。多數醫生認為,偏頭痛是腦部血管激烈收縮、擴張所導致而成。偏頭痛可分「有預兆型偏頭痛」(在頭痛發生前,患者會出現某些特定預兆)和「無預兆型偏頭痛」。偏頭痛通常是偏一側的頭痛(兩側頭痛也可能是偏頭痛),痛的感覺很劇烈,腦海中像是脈搏一跳一跳般抽痛,時常還會伴有噁心、畏光等症狀。

 

偏頭痛自我診斷 

當你頭痛時,狀況是....?

l   頭痛通常是單一側的?

  是□     否□

l   頭痛感是一脹一縮的抽痛?

  是□     否□

l   頭痛到需要休息或服用藥物?

  是□     否□

l   頭痛時若不吃藥,頭痛會持續472小時

  是□     否□

l   頭痛時會同時有噁心感?

  是□     否□

l   頭痛時會怕光?

  是□     否□

l   頭痛時會怕吵?

  是□     否□

「是」出現越多,代表偏頭痛的機率越高。

 

 

不論是頭痛、偏頭痛,還是緊張型頭痛,頭痛真的令人「很頭痛」。曾經遇過一位患者,頭痛跟隨著他有10多年的歷史。為了對付頭痛,他隨身攜帶止痛藥;還有另一個患者,每天一定要喝上幾杯咖啡,為的就是緩和下午必定來報到的頭痛。

 

習慣吃止痛藥來抑制頭痛的人為數不少,不過小心喔!你的身體會在不知不覺中,對止痛藥產生依賴性,這會讓藥效相對減弱,導致藥量越用越多,效果卻越來越差,最後,導致頭痛反覆發作的頻率增加,成為慢性頭痛的候選人。

 

          至於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的確能緩和頭痛,不過這跟服用止痛藥的意思一樣,經常大量喝咖啡會上癮,等到身體習慣了之後,咖啡的效果就會減弱。再者,如果這時候想要戒掉咖啡,你還會出現戒斷現象,頭痛會不請自來。

 

 

郭醫師小教室

戒斷現象

  當上癮者,被迫遠離他們所成癮的東西時(可能是藥物、食物、煙、酒等),就會出現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戒斷現象。

 

 

頭痛到底該怎麼辦呢?難道只能默默接受?當然不是,實際上,多數頭痛是可以獲得緩解的,只要能做到放鬆。看到放鬆兩個字,我腦海中浮現另一名患者~林小姐說過的一句話:「放鬆,放鬆,大家都說要放鬆,我也知道要放鬆,可是就是做不到啊!如果我這麼容易就放鬆,我就不會成為那個飽受頭痛之苦的倒楣鬼了!」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無奈。

 

引發頭痛的原因很多,壓力、緊張是現代人常見原因。通常只要能控制好這因素,頭痛來敲門的機率會大大降低。不過,老天總是愛捉弄人,有頭痛問題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生活充滿壓力(自覺或不自覺)的人,要他們放鬆談何容易?!好在,郭醫師有小法寶,雖然缺乏創意,但非常有效,那就是用深呼吸來放鬆,用深呼吸來擊退頭痛。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呼吸法

《健康新知》減緩頭痛,你可以這麼做

《健康新知》轉一轉頭,減緩頭痛~頭部側傾操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924  

圖片擷取自網路 來源:www.commonhealth.com.tw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將立即處理撤下。

文於2014.09.24由《自由時報》刊出

網路連結:常常火燒心 「藥」先平衡自律神經

  

2014-09-24

 

文/郭育祥

日前有一位王姓科技公司經理在朋友介紹下,到診所看病,主訴常覺得心中有一把火在燒,喉嚨老感覺卡了一顆蛋,怎麼吞也吞不下去,另外經常性的嗝氣也讓他備感困擾。這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先前他曾接受胃鏡檢查,證實食道發炎,是「胃食道逆流症」(俗稱火燒心),也接受了好一陣子的藥物治療,服用制酸劑和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但療程結束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又再度復發。

 

令他不解的是,常聽人說飲食習慣不佳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但他並沒有這項壞習慣。

 

事實上,引發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眾多,肥胖、飲食西化、多吃少動等,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致病原因。但自律神經調節失衡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且可能就是「火燒心」無法斷根的主因。

 

當胃與食道中間的賁門括約肌鬆弛或功能失調,胃酸和食物就可能逆流向上,引發一連串不適;賁門括約肌正是由自律神經所調控,另外胃酸的分泌也與自律神經有關。

 

若火燒心不斷發生,主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換句話說,只要找回平衡的自律神經功能,火燒心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治療自律神經失調?

在急性期建議採藥物治療,先把不適症狀解除,如果是交感神經太亢奮,一般會給予穩定交感神經的藥物;如果是腦神經觸發點引發的問題,則給予抗焦慮藥物,以穩定大腦。

 

等到症狀解除,進入緩解期後,建議視狀況採日常保養、藥物治療同步,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自我保養期,無須靠藥物了。

 

或許受到了「藥三分毒」、「藥物傷肝腎」等錯誤觀念的影響,一般人對於藥物治療較排斥,也因而經常錯過最佳黃金治療時機。的確,藥物難免會有副作用,但別忘了,疾病也會造成器質性的傷害。

 

以王經理為例,輕微初期的胃食道逆流或許不是大問題,但長期受胃酸的燒灼破壞,食道壁、胃、賁門可能潰瘍甚至結疤,進而慢慢衍生出食道狹窄、食道腺癌等嚴重的併發症。

 

實際上,醫師在進行藥物治療時,一定會權衡利益與風險,大家無須過度擔憂。最重要的是身體不適時,千萬別抱著鴕鳥心態,以免健康真的回不來,因小失大可就不妙了!

 

(作者為郭育祥診所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8.08  

       「郭醫師,我好累!整天都超疲倦的。」

 

好累」最近似乎變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看診的時候,這句話總是三不五時從患者口中飄出,不管是學生、粉領族、家庭主婦,還是白領族。而且通常在說「好累」時,一定會搭配上一個莫可奈何的表情。

 

親愛的讀者,你也跟他們一樣,累了嗎?

 

處處充滿競爭、凡事趕進度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無所不在。長期被壓力打壓的人,若學不會疏解壓力,會讓疲勞不斷累積,最終引發自律神經以及內分泌的失調,多數我的患者都屬於這類族群。然而,自律神經、內分泌的失調,又會影響身體的生理反應,加重疲勞感,使得一切陷入一種惡行循環。

 

或許是因為大家很習慣「累了」,行醫這麼多年,我發現每個人對「全身疲憊、提不起勁」這個狀況的警覺度並不高(或者該說,接受度很高)。多數人都認為那很正常,幾乎沒有人會重視「累了」這個感覺,也不認為它是身體對你所發出的警訊之一。

 

「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啦!」

經常感到疲倦的A患者曾經這麼想。只不過,很詭異的是,他漸漸發現休息不見得會趕走疲倦感。有時候他常覺得,雖然自己什麼事都沒做,但身體好像就是停不下來,沒有在休息。

 

「累的時候,抽一根煙就行!」

B患者累的時候曾經這麼做。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抽一口煙的確能讓人精神變好。不過,很可惜,那是短暫的效果。再者,抽煙會阻礙氧氣的輸送,抽完煙回到工作崗位上,只怕更昏沉。

 

「撐不住的時候,我就用酒麻痺一下自己。」

時常處於疲勞狀態的C患者向來這麼做。酒是不少人的好朋友,如果你是好酒人,我一點都不反對偶爾喝喝小酒,怡情怡性一番。但如果在勞累了一天之後,想要用酒精來鬆弛神經,恐怕會讓自己更疲乏,感覺不會更好,只會更糟。

 

「茶、咖啡一定要的啊!不然怎麼撐下去。」

D患者在疲勞的時候一定需要這兩種飲品。茶、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樞神經、交感神經,讓人感到興奮。但這種興奮是短暫的,無法長久持續,且倘若過量,人反而會感到睏倦。另外,咖啡因的確有提振精神的效果,但過量的咖啡對身體是種負擔,可能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失眠、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分泌壓力荷爾蒙等現象。

 

          有沒有一種方法,是持續進行,可以不傷身又能有效舒緩疲勞的呢?當然有,那就是緩慢呼吸。

 

          每個人對於疲勞的忍耐度、接受度不同。我最擔心的,就是那些比較「ㄍ一ㄥ」的人。這些人最習慣拖著疲憊的身軀,強打起精神,與疲勞展開長期奮戰,似乎是想要用意志力來戰勝疲勞。堅持的態度固然值得獎勵,但刻意忽視疲勞就顯得太傻了。要知道,當疲勞不斷累積,身體會出現各種障礙跟不適,後果不容小覷。

 

郭醫師小常識:怎麼樣的疲勞該看醫生?

睡眠不足、營養失衡、生活習慣不良是引發現代人疲勞的主因,通常經過一段時間調整,疲勞狀況都會獲得改善。但身體、心理生病,也有可能引發疲勞。若下列症狀持續3個月,經調整仍未見改善,建議就醫,請求專業醫師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 

  • 精神無法集中,影響生活、工作或課業表現。

  • 情緒低落。

  • 常睡得不安穩,睡眠品質不佳。

  • 每天都覺得很累。

  • 經常性頭痛。

  • 肩頸肌肉痠痛。

  • 頸部淋巴節腫大。

  一天還沒開始就累了,怎麼辦?沒關係,好好緩慢呼吸,精神就會好了!

  一天還沒結束就累了,怎麼辦?不用怕,好好緩慢呼吸,你就會再度活過來!

  一天結束累到趴了,怎麼辦?很簡單,好好緩慢呼吸,就能請走疲勞之神!

  來吧!一起來緩慢深呼吸,告別深層疲勞!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7.03(2)         

          長年鑽研於自律神經失調領域中,接觸到許多病患,經年累月飽受頭痛、頭昏、失眠、胸悶、心悸等不適,不僅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工作表現、學業成績、人際關係也難免受到波及。在來到門診之前,病患們可說是千方百計想要改善身體的諸多不適,例如不斷到醫院進行檢查、不斷吃藥、嘗試各種運動、努力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等。最令人感到無奈的,即便做了這麼多,所有不適症狀依舊無法獲得改善與緩解。每每聽著病患們訴說這些歷程,總替他們感到一陣心疼。

 

          實際上,自律神經失調都是由明確原因所引發的,可以透過專業的儀器,來找出造成身體不適的罪魁禍首,而且,治療過程、治癒時間及效果,都是可預期,可由專業醫生所掌控的。多數人之所以白白受了那麼多苦,多半是對自律神經,以及其治療模式不夠了解。

 

          自律神經治療,早已有定型化的模式,過程中的一切都是可預期的。就像是我們展開一段旅程,會選定國家、交通工具、景點。一路上或許充滿驚奇,但絕對不驚險、不盲目。這樣的治療,是會令人感到安心放心的。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經常需要面對的課題,它或許複雜,但絕對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只要提高警覺,找到專業的醫生,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我一直希望大家能對自律神經有多點認識,所以頻頻出書、接受報章雜誌或廣播、電視節目的邀約,主要是想藉由一次次的曝光機會,提供大家正確的知識,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善用這些內容,照顧好自己或周邊親友的健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IMG_6618  

「走走走,續攤,續攤。」

 

  結束一天的看診,離開診所踏出大門時,偶爾會看到一群西裝革履,身上帶有點酒味的男性上班族,從眼前喧嘩而過。不用多說也知道,他們正在進行「下班後的應酬」。這些辛苦的男性朋友,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病患。

 

  「郭醫師,跟你講一件很好笑的事喔!我昨天晚上又鬧肚子了,結果,我們那一桌有7個人,同時拿出腸胃藥給我。你說誇不誇張!」

 

  武先生,今年40歲,是一間科技公司的業務經理。白天的工作自然是忙得分身乏術,下了班也很難喘口氣,經常直奔某某餐廳大門口,準備跟客戶「把酒言歡」拉攏關係,為的當然就是那一張張合約,以及那一次次的合作機會。然而,長期緊繃,加上喝酒、飲食油膩的結果,武先生的腸胃三不五時都在鬧情緒。

 

  武先生的經歷告訴我們一件事:腸胃不適的人口真多。根據調查,現代人大約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有腸胃不適症狀,也莫怪武先生同一桌朋友裡,有這麼高比例的人口,隨身攜帶腸胃藥了。

 

醫師小常識:功能性腸胃疾病

  一般來說,經常反覆發作的慢性腸胃不適,稱為「功能性腸胃疾病」。粗略可分為「上腸胃道」和「下腸胃道」。反應在上腸胃道(食道、胃、小腸)的腸胃不適,多半是消化不良;反應在下腸胃道(大腸)的腸胃不適,多半是腹瀉、便秘,如大腸激躁症。

 

  

  俗話說:三折肱而成良醫,這些隨身攜帶腸胃藥的人,大概都可以說是自己的醫生。不過,請原諒我不禮貌的說一句,是醫生但絕不是良醫。許多人腸胃不適,經常到藥房買腸胃藥解決。症狀或許是緩解了,不過,它肯定會再出現,光靠藥物,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在十餘年前,我便曾具體指出功能性腸胃疾病的特徵,以及其相伴隨的症狀是神經質、胸悶等。不論是大腸還是胃,要發揮正常作用,都需要神經(交感、副交感和腸黏膜下肌肉層神經網絡)、大腦和內分泌三者一起攜手合作。壓力、情緒容易使的自律神經失去平衡,進而影響其他兩者的表現,最後三方協調紊亂,就會出現腸胃問題。總地來說,功能性腸胃疾病如大腸激躁症,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而壓力、情緒則是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那麼,情緒跟壓力是怎麼影響腸胃的呢?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亢奮,這時候交感神經會讓血液供給集中在心、腦、肌肉等重要器官。胃液的分泌受到抑制,蠕動會變慢;在大腸方面也會造成肌肉收縮和感覺的異常,進而引發一系列腸胃問題,如食慾變差、腹脹、持續便秘或腹瀉,或者便秘、腹瀉兩者輪番交替的現象。

 

  沒有腸胃問題的人,大概很難理解,「腸子危機」有多難應付。雖然,功能性腸胃疾病屬於良性疾病,沒有器官病變,但不時脹氣、打嗝;一下子便秘,一下子又是腹瀉的悲慘滋味,真的很讓人抓狂。套一句患者跟我說的:「那簡直就是夢靨。」

 

  

  不曉得正在閱讀的你,是不是也是腸胃不適的受害者;是不是也跟我多數的患者一樣,即便經過一連串反覆求醫、檢查、抽血等過程(根據統計,平均每年每人做1.76次胃鏡、治療2.3年、平均使用7~8種藥物),醫師的解釋還是莫衷一是,沒有辦法給予明確的診斷。若是,那麼恭喜你,接下來,我將提供你幾個對付「腸子危機」的好方法,讓你快快擺脫惱人的腸胃問題。什麼方法?就是「腹部深呼吸」。

 

用呼吸趕走便秘、腹瀉

  「腸胃不適沒關係,腹式呼吸就可以搞定!」這是我常跟患者說的一句話。你沒有看錯,腹部深呼吸能改善腸胃不適的狀況,讓你再也不用忙著找廁所。為什麼?自然是因為呼吸跟腹部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接著,就由我為大家揭開這神奇的秘密吧!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人有幾個腦呢?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只有一個腦,那就是大腦。不過,西元199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和細胞生物學系的主任-邁克•格爾森提出「第二大腦」的概念。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而這個大腦呢就藏在腹部裡,稱之為「腹腦」。(但我認為,第二個大腦是心臟,第三個大腦才是腹腦。)

 

  格爾森教授認為,腹腦與大腦、脊髓之間有連結,他明確指出大腦與腹腦之間,透過「迷走神經」來進行聯繫。但腹腦又相對獨立於大腦,負責消化、吸收。研究顯示,「腹腦,指的就是腸胃神經系統」。腹腦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與大腦細胞數量相等。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像大腦一樣,感受我們生理上、心理上的傷痛、情緒變化等。當腹腦生病的時候,不僅消化功能會失調,還可能導致情緒的問題。另一方面,當腦部中樞感覺到緊張或恐懼時,腸胃也會做出相對的回應,就是痙攣和腹瀉。

 

郭醫師小常識:何謂「迷走神經」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指的是由腦或脊髓所發出,延伸分布到全身的神經(自律神經正是周圍神經的一部分)。其中,腦神經有12對,脊髓有31對。迷走神經是第10對腦神經,起於頭顱,沿著脖子向下,通過胸腔進入腹部。它是腦神經中,最長、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遍布於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

 

  此外,自律神經與腸道之間的關係,也是相當密切的。大腸透過自律神經和大腦連結,自律神經可以說是大腸協調性、血液循環、感覺等的主宰者。當自律神經失衡,大腸很容易跟著出狀況。自律神經又受到情緒的影響,與大腦、腹腦有著扯不斷的關聯。

 

  總結來說,若是我們能進行自律神經以及腹部調理,那麼對於身體、心理上都有正面的幫助。我們知道,腹式呼吸能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另外,腹式呼吸時,橫膈膜下降,刺激迷走神經,使得迷走神經產生適當的反應,可以幫忙腸胃的蠕動,進行一場調理運動。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為什麼我說「腸胃不適沒關係,腹式呼吸就可以搞定!」。

 

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練習,對付腸胃「最簡易,最有效」的腹式呼吸法。

 

1.採坐姿。

雙腳自然輕踏在地面

背部打直,雙手放在肚子上

 

2.用鼻子吸氣。

緩緩地用鼻子吸氣

想像空氣慢慢進入腹部,讓肚子充滿氣

用手來感覺腹部的起伏。

 

3.用鼻子或嘴巴吐氣。

緩緩吐氣,同時用雙手壓住腹部

隨著吐氣的節奏,放鬆頸部

頭部自然垂下,背部呈圓弧狀

 

貼心叮嚀:吸吐的時間

  這個呼吸運動,最主要有二個目的,一是按摩腹部,一是藉由大量且緩慢的呼吸,活化迷走神經進而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降低交感神經的作用,讓腸胃不再亂糟糟。建議呼吸的時候,盡量把氣吸滿、把氣吐光,不要急躁,最好能做到吸氣6秒鐘,呼氣6秒鐘。

 

  如果你能掌握住腹式呼吸的訣竅,在經過一陣子的練習之後,你應該能夠做到讓空氣自由進出腹部。這時候,你會感覺到肚子好像重獲新生命一樣,昔日沉甸甸,感覺無精打采,今日則是充滿活力。只要持之以恆,不用花太多時間,你的腸子危機就能解除警報了!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腸胃問題不再來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502  

  說起肩頸僵硬,這似乎是現代每個人,如影隨形的老毛病。雖然不舒服,但多數人對它好像已經習以為常。為什麼會肩頸僵硬呢?除了少部分因為疾病所致之外,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姿勢不良所致。

 

  「郭醫師,我的肩膀好緊喔!我每天都覺得我好像穿了一件盔甲在身上,惱人極了!」這句話,經常成為我的患者看診時的開場白。這些人,有人是電腦狂人,有人是伏案高手,也有人是哈拉達人,其中更不乏超級媽咪還有超人老爸。不論身分為何,他們之間存在著兩大共通點: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生活壓力不小。

 

  今年42歲的蘇先生,是我的患者,同時也是個超級忙碌的電腦工程師。他已經結了婚,擁有一位美麗貼心的老婆,不能稱為「黃金單身漢」,因此我總戲稱他為「黃金漢」。拜工作所賜,他一天24小時幾乎都跟電腦、手機黏在一起。龐大的工作量,經常讓他一屁股坐下來,就難以再起身,永遠像個雕像般坐在電腦前。即使下了班(依照蘇先生的說法,那不是下班,充其量只是離開公司而已),也時常需要利用手機,來處理公務事。這時候,他的標準姿勢成了「頭低低看手機」。經常性維持這兩大姿勢,讓蘇先生的肩頸硬到比石頭還硬,而自律神經失調,更讓這不適症狀變本加厲。

 

  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可能不是個電腦工程師。但你可以仔細想想,自己跟蘇先生之間,有沒有什麼共通點?是不是經常坐在電腦前?是不是經常低頭用手機?工作、讀書時,是不是很少起身動一動?是不是經常聳著肩?

 

  現代人肩頸僵硬、痠痛,多半是肌肉緊繃的問題。我們不妨把肌肉看成一條條橡皮筋。橡皮筋被使用過度時,會出現彈性疲乏的現象,肌肉也是一樣。差別只是,橡皮筋使用過度時,所呈現的狀態是鬆垮垮,而肌肉則是硬梆梆。

 

  面對肩膀僵硬、痠痛的老毛病,我發現大家都有各自的法寶。

 

  「肩膀痠痛到受不了的時候,我就吞一顆止痛藥。」這是患者A的法寶。止痛藥偶爾服用還可以,長期服用會造成肝腎的負擔。如果是因為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痠痛,還是應該從問題癥結點著手,改掉不良姿勢,痠痛自然「藥到病除」。

 

  「一整個星期下來,我都會去找師父推拿一下,疏通疏通經絡。」這是患者B的法寶。找人按摩、到國術館報到,是我最常聽到的對策。若對方具有專業執照,是合格的師傅,這個方法還算可行。但,最怕的是師傅過度扭轉、施力方式不當、用力太大,造成肌肉發炎、肌腱傷害。

 

  「郭醫師,你看。這是我的獨門止痛貼布,便宜又有效!」這是患者C的法寶。市面上這些含藥性的痠痛貼布,幾乎都有消炎的效果,的確能發揮止痛作用。但如果你當它是救命仙丹,24小時不離不棄,小心皮膚紅腫過敏喔!

 

  肩膀僵硬,屬於醫學上所稱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通常在肩頸一帶,會有幾個地方,用手指按壓後感覺疼痛。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容易導致血液循環流通不良,造成肌肉疲勞、缺氧,使得肌膜發炎酸痛。

 

  想要重新找回鬆軟的肩頸,其實只要保持血液循環就可以。那麼,我們該如何維持血液循環的流通?別永遠維持同一個姿勢,經常動一動是根本之道。倘若肩頸不幸已經硬梆梆了,能怎麼辦?聰明的讀者應該猜得出我要說什麼,是的,就是用呼吸來改造石頭般的肩頸。

 

  相信我,我的伏案時間不會比你們短,我的肩頸也經常面臨使用過度的狀況,這時候,我會利用好好呼吸,來解除肩膀僵硬的情形。

 

  親愛的讀者們,丟掉你的痠痛貼布、按摩搥、敲打棒吧!跟著我一起呼吸,讓頸部、肩膀變得更鬆軟。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編按:

下周一將繼續與大家分享幫助肩頸放鬆的呼吸法與小運動

《健康新知》手腳動一動,肩膀跟著鬆

記得準時收看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眠,怎麼辦?  

          說到失眠,我也是苦主。10年前一場嚴重車禍,不只在我胸口留下一道長長的「戒疤」(提醒自己,十次車禍九次快啊!),也讓我深切地體認到,什麼是失眠,以及失眠有多痛苦。

 

          由於車禍撞擊力道太過強烈,開完刀後我就被送入加護病房。為了觀察是否有腦震盪現象,醫師在用藥方面格外謹慎,特別是鎮定劑的給予。於是乎,我就在強烈的不舒服中,足足維持了四天的清醒,未曾闔眼。

 

  在單調的、冷清的病房中,全身是傷的我動彈不得,異常疲累卻痛得無法入睡,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雙眼緊盯著牆壁上的時鐘,看著秒針、分針、時針的轉圈圈,心裡幾乎要羨慕起它們能自由自在,甚至是快樂的移動,很荒謬嗎?一點也不,任何人無需親眼看著時針轉了8圈、分針96圈、秒針5760…,只要連續三個晚上睡不好,必定就能體會這種歇斯底里,這就是失眠的痛苦啊!

 

  開始執業之後,每回只要碰到有失眠困擾的患者,向我訴說失眠之苦,腦海中就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當年的悲慘經驗。因為有過失眠經驗,我深深了解失眠的痛苦。只要是長期失眠者,一定聽過類似的建議:

 

「你就不要想太多」

「放輕鬆就睡得著」

「你就是不夠累才會失眠,白天要多運動啦!」

 

我敢打包票,會這麼說的人,100%沒有失眠過!因為不了解失眠的痛苦,所以這些聽來幾乎跟風涼話無異的話語,才會這樣輕鬆地脫口而出。我真心的認為,不曾體驗失眠之苦的人,並不適合給予睡眠的建議,因為無法感同身受啊!

 

「每個晚上失眠時,我都覺得好孤單啊!你知道嗎郭醫師,全世界都在沉睡,只有我清醒的感覺真的很差。」曾經有個患者對我這麼說。(我懂,因為我也曾於半夜,望著牆上時針、秒針龜速慢爬,腦子清醒得不得了。)

 

實際上,有失眠困擾的人一點都不孤單,在我的患者當中,1/3以上的人有或輕或重的睡眠障礙,各個年齡層都有。根據調查,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夜晚無法安枕。這數據跟我診間的「普查」結果不謀而合。

 

造成失眠的原因眾多,摒除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失眠,現代人會失眠不外乎是因為用腦過度、情緒起伏太大、壓力、作息不正常。在大腦應該休息的時候,不讓它休息,腦神經運作太過活躍,刺激交感神經。當交感神經太亢奮,失眠就不請自來了。

 

睡不好、睡眠品質很差的經驗,大部分的人都有過。偶一為之的失眠沒什麼關係。但如果睡不好已經成為常相左右的老朋友(老毛病),就不能再這麼任由它來攪亂作怪了。畢竟長期睡不好,對精神、身體健康都會造成不良反應。

 

每個人對抗失眠的方法差異性極大,從患者身上我也聽來了相當多的抗失眠方法,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有些人習慣在睡前進行一場激烈運動,試圖把自己操到累趴,心想累了就一定不會失眠。殊不知,劇烈運動有礙睡眠。睡眠拉拉筋,進行舒緩運動,能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有益睡眠。劇烈運動則相反,運動會提高新陳代謝,增加腎上腺素以及其他刺激性荷爾蒙的分泌,加重入睡的困難度。

 

另外有些人喜歡在睡前喝喝小酒。喝酒能讓人放鬆,如果是偶爾的失眠,或許有其效果。但倘若你是長期失眠,那麼建議你,千萬別再靠酒精入睡。酒精會破壞睡眠結構,最初酒精帶來的是鎮定,幾個小時之後,鎮定作用消失,換來的是亢奮。結果導致你早早就醒來,且再也睡不著。再者,若因此對酒精上癮則更麻煩,那已經不僅僅是失眠問題,戒酒甚至比入睡還要棘手、還難處理!

 

有另一部分的人,喜歡採用立竿見影的方式,也就是吃安眠藥。只要感覺今天「可能」又要失眠,就會在睡前服一顆安眠藥,企圖換來一夜好眠。我想,你可能以為接下來我會說:「我反對服用安眠藥」。錯了,剛好相反。服用安眠藥,的確能幫助入眠,只不過,得聰明用藥。

 

有些人害怕藥物的副作用,也害怕藥物傷身。實際上,長期睡不好、睡不夠,對健康的傷害更大。至於安眠藥如何聰明使用?這需要專業醫師的判斷。(請搜尋關鍵字:郭育祥。開個小玩笑別介意!)。醫師會根據病患狀況,開立最合適的藥品,讓患者能睡得好又不傷身。大家無需過度排斥,甚至戴上有色眼鏡,用歧視的目光來看待安眠藥。請記住,嚴重失眠困擾請找專業醫生,若自行胡亂服藥,我同樣也不建議喔!

 

曾經有患者問我:「不想服用安眠藥,可以選擇褪黑激素嗎?它本來就是體內的激素,應該沒什麼副作用吧?!」

 

褪黑激素是目前台灣很熱門的抗失眠新選擇,但在美國至少已風行20年以上。相較於安眠藥,它對人體的副作用可能較少,但卻不是每個人對褪黑激素都有反應。若有輕微失眠,或偶爾想要調整時差,服用褪黑激素是可以嘗試的方法之一。不過,目前市面上的製劑,含量遠超過人體每天自然分泌的量,是否適合長期服用仍是個問號。

 

當然,還是會有患者表示,他想要試試更自然的方式,例如數羊!數羊是一種單調的事,在某個程度上確實能達到催眠的效果(無聊容易讓人萌生睡意),只不過,失眠的人多半很在乎「睡不著」這件事。數著數著,越數越緊張,越數越注意到「自己還沒有睡意」這回事。隨著數目字越來越大,頭腦反而越來越清醒,數到最後呢?當然還是失眠了!

 

那麼,還有什麼自然的方式能助眠?答案是腹式呼吸。最重要的是,它極度有效。

 

多有效?前一陣子,我在電視節目中示範,有位女患者看到之後就跟著做,那一夜輕鬆入眠。此後,她每晚就寢前,都會練習腹式呼吸,終於成功擺脫多年來的失眠困擾。當她極度雀躍地告訴我這令人振奮的消息時,我一邊替她感到開心,一邊也感到很納悶,既然問題都解決了,她怎麼還來我診所報到呢?結果這位可愛女士的答案很耍寶,她說:「我來找你簽名呀!」

 

醫師小常識:何謂「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由腦部松果體(pineal gland)所分泌的激素。它能抑制交感神經,使人產生睡意,輕鬆入眠。通常,褪黑激素在夜間分泌,午夜時分泌量攀升,等到早晨就停止分泌。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編按:

下周一將繼續與大家分享幫助入睡的呼吸法

《健康新知》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記得準時收看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313  

  21世紀健康最大殺手

談起文明社會健康的殺手,「癌症」、「憂鬱症」相信是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共同答案。不可否認,因為惡性腫瘤而喪失寶貴生命者,逐年來呈現大幅度攀升的趨勢,甚至已經創下連續31年,蟬聯十大死因排行冠軍寶座的驚人紀錄。而憂鬱症近年來,透過了報章雜誌的大力報導,更是儼然一副世紀健康殺手的姿態。的確,上述疾病對我們健康,造成的影響確實甚深,不過,在這裡,我想提出一個更新的觀念,21世紀人類健康最大的殺手是自律神經失調症

 

 140313-1

 

 

為什麼這麼說呢?為各位解答之前,可能得先幫大家建立一個關於自律神經的基本概念,那就是「自律神經遍及全身,身體各個器官的運作,與它均密切關係」。

 

當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的時候,人體各器官自然能保持在順暢的狀態,一旦自律神經開始失調,也就是失去平衡之後,由它所負責控制的器官首當其衝,機能受到影響,時間一久,問題與症狀就會一個個地冒出來了。

 

麻煩的是,自律神經失調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僅僅存在於生理層面,它同時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層面,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多半會導致焦躁、憂鬱等情緒,事實上,許多人都認定自己罹患了憂鬱症,如果要認真地追根究柢,探究原因,或許自律神經失調,才是心情低落的主要原因喔!

 

也就是說,自律神經失調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全面的,包括生理與心理、外在與內在。癌症也好,憂鬱症也好,它們都與自律神經失調脫離不了關係。雖說,人體本來就有自癒、自療的能力,就像感冒的時候,當外來的細菌、病毒浩浩蕩蕩地搖著旗,把戰鼓敲得隆隆作響,大搖大擺入侵我們的身體時,免疫系統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反擊,英勇地白血球戰士們,則會發揮最大效用,與敵人周旋、對抗,企圖趕走敵人,獲得最終勝利。自律神經也是,它也具備了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過,就如同免疫力不見得每次都能戰勝感冒病毒一般,自律神經的調節能力也有其限度。自律神經失調,就是自律神經正在對你提出嚴正抗議,發出警告。這時候,你該做的是「仔細聆聽並且積極面對」。若是置之不理,小心有朝一日,你的自律神經會發動大罷工,對健康產生全面性的影響喔!

以上內容部分擷取自:《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郭育祥醫師‧著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天總是有應付不完的事。解決了老闆、同事的問題,還有另一半、小孩的需求要解決。解決了別人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於是,我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企圖滿足每一個人,包括自己。久而久之,開始習慣在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女性朋友上一秒是獨立自主的上班族,下一秒馬上變身成為三頭六臂的媽媽、媳婦;男性朋友上一秒是獨當一面、呼風喚雨的主管,下一秒馬上變身成為趴在地上,陪孩子們玩遊戲的大玩具。這就是生活,但這樣的生活,真的令人感覺好有壓力啊!

 

  但壓力一定不好嗎?那可不一定。實際上,適度的壓力甚至可以說是健康的。根據醫學定義,壓力是一種為了因應威脅,而產生的情緒反應打個比方,過馬路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擔心被車撞,而有點緊張兮兮,但正因為這種反應,讓我們提高警覺,避免意外發生。故適度的壓力反而是好的,它能轉換成動力,使人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

 

  可是,倘若人有太多壓力無法適時消化,或者抗壓性下降時,健康狀態則很難不被影響,除了情緒上容易感覺焦慮、恐慌之外,身體也常會出現頭暈目眩、腸胃消化障礙或睡眠品質不良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可能免疫力下降。此時該怎麼辦?除了找醫生治療,或者大吃大喝一頓(吃,的確是快速緩解壓力的方法之一,但僅能治標不治本,且往往容易產生後遺症-肥胖),還能怎麼做?

 

          很簡單!好好呼吸就對了!

 

          是的!您沒看錯!光靠呼吸就可以趕走壓力,因為透過呼吸的調節,便能調節自律神經的運作。

 

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它們分布於全身各處,從頭到腳都可以見到自律神經的蹤跡。兩者相互保持平衡,以維持人體內部的恆常狀態。它們與呼吸、情緒之間的關連,透過以下的圖表,可以更清楚明白地了解。

 

呼吸

自律神經

吸氣

吐氣

交感神經

活絡,感覺緊張或亢奮

 

副交感神經

 

活絡,感覺放鬆或休息

 

壓力來臨時,我們的呼吸會下意識地變得又快又淺,致使交感神經過於活絡,抑制了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想要排解這樣的狀態,自然要想辦法讓交感神經安定點。此時建議大家可以運用腹式呼吸,順著原本的呼吸節奏,加長呼氣時間,氣吐得越慢越有成效。

 

  透過呼吸,我們可以告訴交感神經:嘿,別這麼緊繃。只要適度增加呼氣的時間,就能有效舒緩過度活絡的交感神經,讓負責放鬆休息的副交感神經上場主導!

 

          接下來,請跟以下步驟一起練習呼吸,釋放壓力、趕走焦慮。

  1.  用鼻子自然吸氣。別刻意改變呼吸節奏,站著或坐著都可以。
  2. 把空氣吸到肚子裡。發揮一下想像力,想像把空氣吸到肚子裡。這時候,請務必鬆開橫膈膜,別讓它卡住呼吸。建議一開始花4秒的時間吸氣。可以試著將一隻手放在肚子上,感覺吸氣時,肚子隆起。做到這一點就代表吸對了!
  3. 噘起嘴巴,慢慢吐氣。吐氣是釋放壓力、趕走焦慮的重點,建議一開始花4秒鐘的時間吐氣。噘起嘴巴是為了讓我們能清楚控制自己呼氣的速度,別吐得太快。
  4. 習慣了腹式呼吸後,可以試著拉長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例為一比一。例如,花五秒鐘吸氣,五秒鐘吐氣。

 

          反覆幾次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跳似乎不再那樣急促,情緒也回復平穩,不再那樣焦慮。這代表你已經能夠用呼吸釋放多餘的壓力囉!下次如果發現自己心浮氣躁、或者壓力很大時,記得重複這樣的練習,用腹部呼吸,放慢速度、延長吸吐時間。

 

 

告別壓力,可以這麼吃            

壓力與飲食沒有絕對關係,但食物中的營養素,確實能幫助舒緩壓力,解除焦躁情緒。不想被壓力這個緊箍咒鉗的太緊,建議大家可以多留意飲食,選擇食用含下列營養素的食物: 

 

l   維生素B

維生素B群是天然的舒壓劑,它能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達到消除疲勞、舒緩情緒起伏的成效。其中,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足量攝取,有助於維持好心情。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奶蛋類、肉類、蔬菜類及全穀類食物。 

 

l   維生素C

維生素C可幫助抗神經緊張的荷爾蒙製造,是舒緩焦慮情緒重要的營養素。人在情緒緊繃的狀態下,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而維生素C是腎臟皮質脂酮合成的必要物質,因此,情緒緊張、焦慮時,體內的維生素C會大量消耗。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若平常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身體才有本錢對抗壓力與焦慮。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芭樂、橘子、奇異果、柳橙、檸檬、草莓、番茄、甜椒、綠花椰菜、馬鈴薯、苦瓜、綠色葉菜類蔬菜。 

 

l   色胺酸

色胺酸屬於一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色胺酸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以緩和緊張、不安的情緒,同時還能幫助入眠。足量攝取色胺酸,能夠讓你感到放鬆、心情愉快。

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堅果類、豆類、牛奶及其製品、蛋、香蕉等。 

 

l  

鈣質是強化神經系統的重要礦物質,它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感應,幫助調節心跳跟肌肉收縮。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的鈣質,有助於消除焦慮、安定情緒。

富含鈣質的食物:黑芝麻、小魚乾、豆類、牛奶及其製品、綠色蔬菜等。 

 

l  

鎂是製造DNA的必要礦物質,除此之外,鎂能促進神經傳導及荷爾蒙反應,有助於放鬆肌肉,調節心跳,安定情緒,緩和焦慮。體內缺乏鎂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感到疲累,情緒也比較容易緊張。

富含鎂的食物:全穀類、綠色蔬菜、豆類、堅果類、牛奶及其製品、海鮮類。

 

 

醫療QA小站:焦慮到什麼程度該看醫生?

  • 焦慮症狀維持一個月,大部分時間裡都感到焦慮。
  • 焦慮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作息,讓你感到很累、很辛苦。
  • 合併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出現。

本文部分內容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225  

問:自律神經失調就是憂鬱症嗎?

答:不是的,自律神經失調與憂鬱症之間沒有絕對關係。

 

「醫生,我到底是憂鬱症?焦慮症?還是自律神經失調?」

「這些病有甚麼不一樣啊?」

 

許多病人在就診時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嚴格說來,自律神經失調跟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並沒有絕對關係。自律神經失調是神經生理機轉出問題,而憂鬱症的引起因素則複雜許多,有心因性或者其他原由。自律神經失調不等於憂鬱症,但兩者之間所產生的症狀十分類似,且憂鬱症患者的情緒起伏大,和一般人相比,確實更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因此也難怪有很多人,總是把兩者混為一談。

 

雖然說自律神經失調,不一定得完全仰賴藥物治療,透過正確的呼吸吐納或運動,也能有效控制。可是,如果一般人不懂得這樣的專業療法,也未接受正確的診治,失調的症狀沒有受到妥善控制,那麼身體將有可能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一連串的不適,輕則像是消化不佳、食慾不振、失眠、健忘…等,重則如各種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是多種器官的病變,如肝硬化等等。

 

在過去,因為缺乏正規的檢測流程,也沒有儀器可以輔助,自律神經失調症只能依照表淺的症狀,或者是參考患者主述,來進行判斷,而無法明確地了解自律神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更因為國內醫界在此領域的相關研究不足,導致有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被忽略甚至是誤診,反覆在各大醫院、各科院所之間徘徊,不停地接受不當且不需要、甚至有危險的檢查(曾有實際案例是連心導管手術都作了),但所獲得的結論大多只有兩個字:正常。

 

那麼,實際在患者身上出現的病痛,與種種不舒服的感覺,又該如何解釋呢?這些患者聽到的往往是「想太多」以及「放輕鬆」。曾有不少保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的朋友,在終於確診並且開始治療後,欣慰又憤慨地表示,很高興自己往後不必再聽到「想太多」以及「放輕鬆」這些辭彙了,可見病痛未被明確診斷出來,對他們造成的傷害是身心兩面的。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不治之症,相反地,只要按照正確的治療步驟,它是少數可以被100%治癒的疾病,患者身上反反覆覆出現的各種大小不舒服,其實大多是因為沒有「對症下藥」而產生的。一旦身體方面的不舒服,無法及時獲得緩解,便很容易引發心情上的焦慮,因生病而心情不好是人之常情,請大家試想一下,倘若牙痛了兩三天,還能保有正常的好心情嗎?恐怕不太可能吧!

 

問題也就出在這兒!心情沮喪容易使自律神經失調情況惡化,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會讓不佳的健康狀態雪上加霜,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情緒若真從焦慮變成憂鬱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醫師手札》21世紀健康最大殺手 @郭育祥院長

《醫師手札》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醫生老說我沒病 @郭育祥院長

《分享點滴》失眠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事

《健康新知》放鬆運動,找回睡意~後仰吐納法

《醫師手札》失眠,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預防失眠,你可以這麼吃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焦慮都不見~貓式呼吸法

內文部分擷取:《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郭育祥醫師‧著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1212  

行醫這麼多年,不敢用「懸壺濟世」來形容自己。但當年踏入醫界的宣言:「病人的健康,為我的首要的顧念……」仍舊僅記在心,並奉為圭臬。多年來以醫師的身分,關心著診間的每一位患者,在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研究上也有小小的心得。

 

現代人終日忙碌來回於家庭、工作、學校,龐大的生活壓力,促使各種大小毛病,如腰痠背痛、失眠、胸悶、焦慮、頭痛、疲倦……通通跑了出來,我的患者也是如此。基於身為醫生的專業與敏感,我心中清楚這些老毛病,多半是由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藥物治療在急性期是必要的,不過,進入緩解期之後,若想要徹底擺脫這些老毛病,就必須靠著「找回自律神經的協調性」才能解決。

 

為了鑽研於自律神經領域,曾遠赴美國芝加哥,與世界級大師共同研究,希望藉由心率改變率來研究自律神經,並找到最佳治療方式。透過多方探討,發現並了解好好呼吸,是找回自律神經協調性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看診時總不忘苦口婆心地告誡患者們:回家練呼吸。

 

          古人們認為,一個人的呼吸方式,決定了他的生存方式。聽起來很誇張,對不對?但越是深入研究呼吸,越認為這話可有道理了。現代科學認為,大腦控管了身體反應。我認為,大腦比較像個執行者,要啟動執行的開關,靠的是心。我們說「用點心」、「心不在焉」、「心有戚戚焉」,都說明了:心有反應,大腦才有反應。

 

          那,呼吸跟心又有什麼關係呢?請想想,心靜如水、心平氣和、心息相依,這些清楚解釋了呼吸跟心的關係:呼吸平穩,心就平穩;心平穩,呼吸也能平穩。當呼吸與心平穩了,大腦、自律神經就平靜了。

 

          我們的身體,有著自己的節律,外來、內在的壓力,容易導致節律的紊亂,這時候生理運作就會跟著亂了起來,一堆大小毛病就跑了出來。呼吸,能維持心的平靜、大腦的平靜、身體的平靜,讓身體找回該有的節律,維持健康,這也是我一再強調呼吸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呼吸的重要,但真正好好呼吸的人並不太多。真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對呼吸有深一層的了解,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呼吸,找到適合自己的呼吸方式,除了快快擺脫煩人的老毛病之外,還能找到更平和、健康的生活。

 

本文摘取自《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郭育祥醫師著 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肥胖與失眠VS內分泌與自律神經 @林暉宗醫師

《醫師手札》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醫生老說我沒病 @郭育祥院長

《媒體專訪》全身不對勁 卻檢查不出原因? 東森財經新聞台‧五七健康同學會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全身上下都可能失調 @張元鳳醫師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的作用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 @郭育祥院長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1120  

明明不舒服,為什麼醫生老說我沒病?

  相信不少讀者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心跳得好快好快,或者覺得自己快要吸不到空氣了」。直覺就是心臟出了問題,加上自己平時作息不正常或者年紀漸長,更覺得必定是心肺功能退化所致,趕緊上醫院找醫生,做遍了各式各樣的檢查,醫生卻說你一切都好,沒有問題!還要你放輕鬆,別想太多!

 

大多數的朋友聽到這兒都免不了有點動氣了!怎麼我身體不舒服,你還說我想太多?難道我的胸悶是假的?手抖手麻也是假的?難道我會故意給親友們找麻煩嗎?跟著越想越生氣,那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就又上來了!

 

來~試著慢慢的吐氣,把胸腔的空氣吐盡,像吐盡所有不愉快與不舒服,接著再慢慢的吸氣。請注意,重點是慢慢地吐、慢慢地吸,不在於用多少力或吸吐得多深,如果能維持吸氣4秒、吐氣4秒的頻率,反覆幾次下來,很快就能幫助您平靜情緒,更重要的是,那些讓人覺得不舒服的症狀,諸如胸悶、心悸、肩頸僵硬、四肢發麻…等,伴隨著幾次慢吸慢吐,也會獲得明顯緩解。

 

為什麼光靠呼吸調節就有這麼顯著的差異呢?因為,您的問題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

 

自律神經是一種遍布我們全身上下的神經系統,負責維持體內多項生理機能的平衡運作,像是心跳、血壓、體溫、消化、代謝等,一旦這套系統失調了,他所負責掌管的生理機能也可能失去平衡。因此,有些人會感覺心跳忽快忽慢,做了心臟檢查卻沒有問題;有些人會不停的腹瀉或胃痛,但腸鏡做了、胃鏡照了,腸胃功能卻一切正常……只是不舒服的感覺也依舊存在,因為根源不在器官本身出了什麼毛病,而是體內的自律神經失調了!

 

唯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飽受各種「老毛病」所苦的朋友們,倘若您的不舒服是經年累月存在的,且症狀多重,不是僅有單一項目,做過好多檢查但報告都說您一切正常,或許應該考慮做個自律神經相關檢測,了解問題是否出在它身上。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統計,每個人一生之中至少會經歷3次自律神經失調,而真正發展成為「病症」者,按全人口比例來計算,則約有5%8%左右(甚至更高)。自律神經失調可說是相當普遍的文明病,只可惜現代人對它的認識與了解並不足夠,甚至充滿了許多迷思,以為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精神病,或者無法治癒,得終身服藥控制。其實不然,自律神經失調是100%的生理疾病,就像感冒、牙痛、腸胃炎…一樣,是身體出了毛病,絕對不是「想太多」,也不是精神病或者憂鬱症的同義副詞。既然是具體的健康問題,那麼只要透過正確的醫療方式,看對科並且配合醫囑,自律神經失調症是能夠被完全治癒的!患者不必擔心得一輩子與醫藥為伍,在度過不同時期的階段療程後,從急性期、緩解期,進而走入保養期,很快便能重獲健康,享受無病痛干擾的快樂人生。

 

 

編按:本文為媒體邀稿,近期將刊載於《正聲廣播月刊》,懇請讀者暫勿轉載引用,感謝支持與配合。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覽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覽表  

本表內容擷自《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一書,郭育祥◎著,柿子文化出版

自律神經的作用遍及人體內外,以「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彼此協調,形成拉鋸對立的「拮抗作用」,及互相合作的「協同作用」兩種,調控著我們全身上下的生理反應 。氣溫下降時感覺冷,毛孔自然收縮,天熱我們會流汗,調節體溫。在電影院等黑暗的地方,瞳孔放大,讓眼睛看得更清楚;突然進入烈日下或來到光線強烈之處,瞳孔自然縮小,維持視力保護眼睛。除此之外,舉凡血壓高底、心跳快慢,甚至是呼吸的頻率、腸胃的蠕動、是否頻尿、是否便秘、肌肉緊繃或放鬆、睡眠品質好壞或長短、記憶力強弱.......在在都可見自律神經作用的影子。由此我們便也不難想像,一旦自律神經陷入失調危機,徵兆可能發生在全身上下或身體內外任何一處。

透過上表,我們可以概略了解到,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但在大家趕忙著對號入座之前,還是要先提醒一下,並不是有上述症狀出現,就代表您的自律神經一定失調囉!還是要看普遍性發生率。通常真正的自律神經失調「症」會有幾個特點:

1.全身性:

上表當中的症狀不會各別出現,通常會多個同時或接替著發生。例如今天覺得頻尿、喉嚨有異物感,明天可能是頻尿且心悸,後天或許是喉嚨有異物感並且感覺肩膀痠痛。

2.陣發性:

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會反覆的發生,但不一定持續、頻率也很紊亂,簡單說就是「有時候會,有時候不會」。好比失眠,可能一個禮拜有六天睡不著,但突然某天卻可以睡上好幾個小時。

 

總而言之,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一覽表,可以提供給各位讀者做為參考,但如果懷疑或擔心自己是否自律神經失調,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喔!

 

延伸閱讀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的作用

《健康新知》淺談自律神經

《醫師手札》現代人的文明病--自律神經失調~Dr.Guo

《醫師手札》全身不明痠痛 慎防纖維肌痛症~Dr.Lin

《醫師手札》平衡自律神經 帶來好孕氣~Dr.Lin

《醫師手札》鋼鐵人也會得...打敗恐慌症先學會面對~Dr.Chang

《醫師手札》對症下藥,20%就不必濫用健保~Dr.Guo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Dr.Guo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或許有許多人曾聽過「自律神經失調」,但其實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真正明白,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有些人,明明飽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卻不知道,讓自己全身上下都不對勁,三天兩頭往醫院跑的原因,就是自律神經在作怪!

  這影響現代人健康甚鉅的文明病,就像變化萬千的神秘女郎,以各種不同方式干擾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些人因此失眠,有些人因此肥胖,有些人因此腸胃不適(表徵包括胃部灼熱、食道逆流、消化不良、便秘、腹瀉或大腸激躁症),有些人會感到胸悶、心悸、焦慮、疲倦..........。

  為了健康,你我都應該好好認識「自律神經」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症」。

編按:以下內容部分擷取自郭育祥醫師著作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有多少?

  根據推估,台灣每100人中,恐怕就有30人曾經有過明顯但輕微、短暫的自律神經失調,而長期承受失調困擾未見改善後,便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自律神經失調症」。

  可以稱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又有多少呢?保守估計,全台2300萬人當中,應該有百萬人以上!也許你的親朋好友、甚至你自己,都可能曾經失調或正處於失調狀態而不自知!上述數據是如何得出的呢?我必須很遺憾的說,是推估出來的,由於台灣缺乏相關研究報告,因此只能從歐美地區2009年的統計報告,平行換算來推估。

  雖說全台約有百萬左右的自律神經失調症患者,但實際掌握到的確診人數卻還不到兩萬人。那麼98%的患者到哪裡去了?其中,除了少數諱疾忌醫外,大多數的患者可能都流連於各大醫療院所,從腦科、心臟科、胸腔科,一路看到腸胃科、泌尿科、皮膚科、復健科……,尚未獲得正確診斷,壓根不曉得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舒服,其實不是哪個器官壞了、老了,而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怪。

 

對症才能下藥 找對專科醫師 是自律神經重返協調的第一步

  在台灣醫學領域中,「自律神經失調」尚未被認定為一種確切的病症,因此概念和定義上都仍處在混沌未明的狀態,好像跟許多科別都有關係,卻又不能跟任何一個科別畫上等號,只能含糊地說它是神經、身心失調的統稱,甚至連一個專屬的科別都沒有,因此,許多有自律神經困擾的患者,無法明確的尋求專業協助。

 

  事實上,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當自律神經失去平衡,過度亢奮或衰弱時,將引發全身性不適症狀」已是經過無數次驗證的不爭事實,長年在第一線接觸患者的我十分清楚,飽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的人,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誠如前文所提,換算起來,幾乎是每三人就有一人曾有過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只是有些人的失調僅是短期的、輕微的,能夠靠著外在狀態的緩解或者是內在狀態的調適,而重新回歸協調。但另一部分的人呢?則可能沒有這麼幸運。情況未見好轉之下,慢性長期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久積為「症」,或者突然間病灶來勢洶洶,擊潰了本應協調平衡的自律神經,即刻演變為需要專業醫師予以醫療協助的自律神經失調症。但無論是上述何者,「短期」也好「長期」也罷,是單純的「失調現象」或必須治療的「失調症」,可以明確肯定的是,它們都是現代人不得不正視的健康課題。

 

編按:

究竟什麼是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失調會有哪些症狀?什麼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又該怎麼治療呢?

相信各位的腦袋裡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問號。

別急別急~在往後的連載中,郭院長將一一做出詳細的說明,敬請期待唷^^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全身不明痠痛 慎防纖維肌痛症~Dr.Lin

《醫師手札》平衡自律神經 帶來好孕氣~Dr.Lin

《醫師手札》對症下藥,20%就不必濫用健保~Dr.Guo

《健康新知》如何判斷自律神經失調~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失調 VS 大腸激躁症~Dr.Guo

《醫師手札》自律神經打結,很難睡得好~Dr.Guo

《媒體專訪》自律神經失調肥胖元兇~台灣新生報13.06.13

《醫師手札》減肥不吃飯 瘦不了~Dr.Guo

《健康新知》自律神經失調會引起肥胖喔!

 

本文作者郭育祥院長,著有下列自律神經失調相關著作:

吃飽睡好,當然瘦得了!:搞定自律神經,健康瘦身永不復胖

好好呼吸,甩掉老毛病!

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  

  想要擁有一夜好眠,必須讓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簡而言之就是「自律神經必須協調」。煩惱、生氣等情緒,以及咖啡等飲料,都會加強交感神經的作用,進而影響睡眠品質。

  長期失眠的人(2週以上),自律神經失調已成常態,因此,往往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入睡。更惱人的是這樣的失眠,會成為一種壓力,讓人每晚都落入「越想快點睡著,卻越擔心睡不著,結果真的就睡不著」的惡性循環中。

  很多人認為自律神經失調,只是太緊張,沒什麼大不了,對於這樣的觀念我深表不認同。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會令人失去快樂、失去健康。拿失眠來舉例,我相信,沒有一個長期失眠的人,會在起床後大聲地說:我心情很好,體力充沛。

  倘若你也有失眠的困擾,千萬別輕忽,也別抱持著鴕鳥心態,每天默默吞安眠藥。長期失眠非同小可,那可能代表你的自律神經開始失調了。若不希望生理機能逐漸失控、瓦解,請正視失眠問題。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5-6     

  日前看到一篇跟球賽有關的新聞報導,主要內容描述的是精彩「賽」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不過這「賽」事跟你想得一‧定‧不‧一‧樣。

 

報導中主述的藝人球員在上場前的練習時間,肚子突然鬧情緒,想當然爾,第一時間衝往廁所報到,沒想到……竟然忘了帶衛生紙。最後他靈光一閃,趁著四下無人直接在洗手台上洗屁屁。不料,另一個「沒想到」又發生了,沒想到……對手球員竟然在此時大陣仗來到廁所,還真是糗爆了。

 

排便,這一件事看起來稀鬆平常,但實際上很多人卻搞不定,在我的門診患者中,大概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這類困擾。當然,每個人狀況各異,有些人是經常絞痛,但總是只能解出一點;有些人是便秘、腹瀉輪番上陣;有些人是一吃完東西,就一定急著跑廁所……在醫學上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是腸道功能障礙,在台灣非常常見,在臨床上發現腸躁患者的大腸對於壓力的反應較大,因此當壓力來臨時,腸子就會開始鬧情緒。像我有個患者-陳媽媽,她跟婆婆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每當婆婆來家中作客小住,或者年節時期她必須與先生一同回家過節時,腸躁就會找上她,根據陳媽媽的描述,在這段非常時期,便秘23天司空見慣。

 

很多深受腸躁困擾的人(有課業跟工作壓力的族群為最大宗),跟陳媽媽一樣,引發腸躁的原因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自律神經控制著大腸的收縮、血液循環等功能,壓力來臨時交感神經異常亢奮,進而影響到大腸功能的表現,導致各種排便異常現象。這時候,如果能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讓自律神經功能回穩,大腸功能障礙所引起的各種不適,自然能獲得有效的緩解。

 

當然,除了維持自律神經的平穩之外,也建議有腸躁困擾的人飲食清淡點,不要經常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並學著放鬆情緒,如此便能跟敏感的大腸和平共存。

延伸閱讀

《醫師手札》又鬧肚子了,怎麼辦? @郭育祥院長

《健康新知》動一動身體,腸胃問題不再來

文章標籤

Dr.G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3